網絡微短劇作為近年興起的網絡視聽文化新樣態,發展勢頭強勁,既是熱點,也是敏感點。微短劇小程序是微短劇創作生產傳播中最活躍的力量之一,業務覆蓋了產業鏈各個環節。為更好地促進微短劇小程序行業的轉型升級,規范化發展,近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指導,第十一屆網絡視聽大會組委會主辦、北京點眾科技承辦的“‘向上向善·提質升級’微短劇小程序健康發展論壇”在成都舉行。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楊錚在致辭中表示,作為新生事物的微短劇小程序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如何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當前面臨的首要問題。他強調,在微短劇小程序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要突出思想價值引領,切實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審美趣向;二是提升精品創作意識,加快微短劇小程序由產品到作品到精品的提質升級;三是營造良好市場生態,堅持長期主義精神,形成各市場主體之間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局面。
當下,微短劇小程序行業內卷嚴重,從業者如何破局求變,實現行業轉型升級?
點眾科技董事長陳瑞卿認為,行業的發展與人才密不可分,傳統影視、MCN機構等大量專業行業人才入局極大“卷”起來作品質量。他透露,今年春節期間點眾制作了一部短劇《龍年大吉》,講述中國春節的故事,翻譯后在國外上線,賣得非常好。“微短劇要講好中國好故事,傳播好中國好聲音,是前景光明的選擇,可能有些嘗試暫時沒有達到預期,但這一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麥芽傳媒董事長何云長指出,“內容背后是創作者的人品”,創作者要對每一次的點擊發送都心懷敬畏,優質內容才更具生命力,即時性的情緒價值可以滿足人們當下的精神需求,唯有有深度的內容能讓行業走得更遠。
艾媒咨詢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行業的火熱也造成了外界對這個還在初生階段的微短劇小程序諸多誤解,“暴利”、一個月“4億”等傳言甚囂塵上。
在圓桌對話環節,業內人士表示,只有“爆款劇”才會被多數人看到,很多短劇的沉沒成本其實也很高。此外,“對于微短劇行業暴利的理解可能源于大眾對于行業制作成本低而充值費用高的簡單解讀,事實上是版權、制作、出品和投流發行四個環節分享不到17%的毛利。”點眾科技執行總裁李江說。隨著優秀入局者越來越多,監管愈加規范,微短劇行業已經變成了一個“重資產”行業,大家都在各個環節“比肌肉,拼實力”。
如此“微利”時代,行業該如何轉型升級?李江從平臺方角度列出了四條可選擇路徑,一是堅持走內容精品化路線;其次是探索各行各業的微短劇+;第三是從投流付費模式向廣告和會員付費的免費模式拓展;第四則是出海。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行業發展逐漸規模化和多樣化,微短劇行業所涉及的題材、類型、背景等元素也在不斷擴充,數量攀升的同時各種主題和形式都在涌現,例如短劇+文旅,短劇+互動,短劇+品牌等,越來越多的專業影視類人才也加入進來。“微短劇+是新的機會,探索‘帶著短劇去旅行’打造不一樣的內容品類是2024年的新方向。”高和影業創始人高亞麟說。
(邯鄲小程序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