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美國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鋰金屬電池。該電池可充放電至少 6000 次,比任何其他軟包電池都要多,且可在幾分鐘內就充滿電。該研究不僅描述了一種使用鋰金屬陽極制造固態電池的新方法,而且還為潛在的革命性電池材料提供了新的認識。該研究發表在新一期《自然·材料》上。
鋰金屬陽極電池被認為是電池設計的發展方向,因為它們的容量是商用石墨陽極電池的 10 倍,可大大增加電動汽車的行駛距離。新研究是邁向工業和商業應用更實用固態電池的重要一步。
電池設計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陽極表面枝晶的形成問題。這些枝晶結構像樹根一樣伸展到電解質中,刺穿分隔陽極和陰極的屏障,導致電池短路甚至著火。
2021 年,團隊曾開發出一種處理枝晶的方法。他們設計了一種多層電池,將穩定性不同的材料夾在陽極和陰極之間。但這種設計不能完全阻止鋰枝晶的滲透,只是通過控制和包覆來盡量防止這種滲透。
團隊此次通過在陽極中使用微米級的硅顆粒來限制鋰化反應,并促進鋰金屬層的均勻電鍍,從而阻止枝晶的形成。在該設計中,當鋰離子在充電過程中從陰極移動到陽極時,鋰化反應被限制在淺表面。離子附著在硅顆粒的表面,但不會進一步滲透。
在固態電池中,硅表面的離子受到限制并經歷鋰化的動態過程,在硅核心周圍形成鋰金屬鍍層。在新設計中,這些涂層顆粒形成均勻的表面,阻止了枝晶的生長。而且,由于電鍍和剝離可在平坦的表面上快速發生,因此電池大約不到 10 分鐘即可充滿電。
研究人員制造了郵票大小的軟包電池版本,它比大多數大學實驗室制造的紐扣電池大 10 到 20 倍。該電池在 6000 次充放電循環后仍保留 80% 的電池容量,優于當今市場上的其他軟包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