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一篇描述“缺失的自然法則”的論文,帶領人們首次認識到自然世界運作中的一個重要法則。
從本質上講,新法則指出復雜的自然系統會演變成更加模式化、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狀態。換句話說,進化不僅限于地球上的生命,它也發生在其他大規模復雜的系統中,從行星和恒星到原子、礦物等等。
這篇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由包括來自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加州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和科羅拉多大學的頂尖科學家撰寫。合著者代表了獨特的多學科結構:三位科學哲學家、兩位天體生物學家、一位數據科學家、一位礦物學家和一位理論物理學家。
需要什么契機,系統才會進化
人們熟悉的宏觀自然法則,描述和解釋了自然界中日常經歷的現象。像力和運動、重力、電磁力、能量相關的自然法則,早在 150 多年前就已被描述。
新研究則對其進行了補充,它承認進化是自然世界復雜系統的共同特征的宏觀法則,其特征如下:它們由許多不同的成分組成,例如原子、分子或細胞,可反復排列和重新排列;受到自然過程的影響,導致形成無數不同的排列;所有這些配置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在“功能選擇”的過程中幸存下來。
但無論系統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當一種新穎的配置運行良好并且功能得到改進時,就會發生進化。
論文提出的“功能信息增加定律”指出,如果系統的許多不同配置經歷了一種或多種功能的選擇,系統就會進化。就生物學而言,達爾文將功能主要等同于生存,活得足夠長以產生可育后代的能力。
這項新研究擴展了這一觀點,并指出自然界中至少存在 3 種功能——最基本的功能是穩定性,選擇原子或分子的穩定排列來延續;同樣還有選擇持續存在的、具有持續能源供應的動態性;而最有趣的功能是“新穎性”,不斷發展的、探索新配置的趨勢,有時會導致令人驚訝的新行為或特征。
天上地下,同樣神奇
生命的進化史充滿了新奇之處。當單細胞學會利用光能時,光合作用進化了;當細胞學會合作時,多細胞生命進化了;物種進化正是得益于游泳、行走、飛行和思考等有利的新行為。
同樣的演變其實也發生在礦物王國中。最早的礦物代表了特別穩定的原子排列。這些原始礦物為下一代礦物奠定了基礎,這些礦物參與了生命的起源。生命的進化和礦物質是交織在一起的,因為生命利用礦物質來制造貝殼、牙齒和骨骼。
事實上,由于 45 億年來更加復雜的物理、化學和最終的生物過程,地球上的礦物由太陽系誕生之初的只有約 20 種,發展到如今已知礦物數量接近 6000 種。
除了腳下的礦物,還有天上的繁星。論文指出,就恒星而言只有兩種主要元素——氫和氦,在大爆炸后不久形成了第一批恒星。那些最早的恒星使用氫和氦來制造大約 20 種較重的化學元素。下一代恒星以這種多樣性為基礎,產生了 100 種以上的元素。
研究人員表示,達爾文雄辯地闡明了植物和動物通過自然選擇進化的方式,個體具有許多變異和特征以及許多不同的配置。但達爾文理論只是更大的自然現象中一個非常特殊、非常重要的例子。功能選擇驅動進化的概念同樣適用于恒星、原子、礦物和許多其他概念上等效的情況,其中許多配置都受到選擇壓力。
新論文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考慮進化論。這也意味著,宇宙會用原子、分子、細胞等產生新穎組合,那些穩定且可繼續產生更多新奇事物的組合也將繼續進化。
總而言之,進化無處不在。
進化,不是生物學所特有的
這一新研究通過理解過去,開辟了未來的研究。美國西雅圖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斯圖爾特·考夫曼評論說,這是一篇出色的、大膽的、廣泛的、變革性的文章,作者正在探討不斷演化的宇宙復雜性豐富這一根本問題,目的是尋找與已知法則相一致的“缺失法則”。人們對這些想法的觸碰,就像 19 世紀中葉人們開始理解能量和熵一樣,現在進行公開的廣泛討論至關重要。
英國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的米蘭·瑟科維奇表示,新研究就像一陣新鮮空氣吹過天體生物學、系統科學和進化論三重交匯處的困難地形。其中心思想,即“功能信息增加定律”的表述,簡單、微妙但意義非凡。
美國羅格斯大學海洋與海岸科學系科黛·塞爾登認為,人類今天所認識的自然法則,還無法解釋人類宇宙的一個令人震驚的特征——自然系統“進化”的傾向。正如這項研究所證明的那樣,復雜性和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的趨勢,并不是生物學所特有的,而是在整個宇宙中觀察到的一個基本屬性。新研究提煉出的一套原則,為不斷發展的系統的跨學科討論奠定了基礎,將促進對自然世界中自組織和新興復雜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