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yè)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隨著中國各個電動汽車品牌不斷拓展在歐洲市場的業(yè)務,這引起了保時捷和大眾汽車首席設計師邁克爾?莫爾 (Michael Mauer) 的注意。莫爾表示,中國電動汽車有能力“做完全不同的事情”,正迫使德國汽車制造商變得更加開放。
圖源 Pixabay/侵刪
保時捷正面臨著新的競爭。在以保時捷 911 和卡宴等標志性設計主導汽車行業(yè)近 20 年后,莫爾表示,新的競爭對手正迫使保時捷變得更大膽。
“這些初創(chuàng)公司沒有傳統(tǒng),他們可以做完全不同的事情,”莫爾在接受采訪時解釋說。
隨著中國電動汽車走出國門,已經(jīng)開始在歐洲市場嶄露頭角。上汽集團旗下名爵、比亞迪和吉利等汽車制造商正在歐洲迅速鋪開業(yè)務,而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初創(chuàng)企業(yè)都已經(jīng)推出為歐洲地區(qū)量身定制的新型電動汽車。
在今年的德國慕尼黑國際汽車展上,這種變化非常明顯。與 2021 年相比,目前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已經(jīng)翻了一番,比亞迪和上汽集團旗下名爵等領軍企業(yè)紛紛發(fā)布了新車型。
比亞迪一口氣推出了六款車型,包括專為歐洲客戶設計的 SEAL 電動轎車和 SEAL U。SEAL 電動汽車起售價為 4.5 萬歐元(約合 4.8 萬美元),續(xù)航里程能夠達到 570 公里。
今年夏季,蔚來發(fā)布了旗下首款智能電動旅行車 ET5 Touring,直指保時捷泰肯和寶馬即將發(fā)布的 i5 旅行版。
隨著中國新型電動汽車的出現(xiàn),競爭形勢正在迅速發(fā)生變化。但作為保時捷首席設計師的莫爾認為這是一件好事。莫爾解釋說:“作為一名設計師,我認為這實際上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因為這使得決策者更加開放。”
保時捷和大眾的車型都以經(jīng)典設計聞名。但在當下的電子時代,特斯拉和中國電動汽車等新進入者正在搶占傳統(tǒng)汽車制造商的市場份額。
今年早些時候,比亞迪超越大眾成為中國市場上最暢銷的乘用車制造商,并不斷擴大與大眾的差距。
今年 8 月份,保時捷和大眾汽車集團的首席執(zhí)行官奧利弗?布魯姆 (Oliver Blume) 承認,“只有不斷改變,才能維持保時捷的地位。”保時捷在今年 6 月份推出了全電動的 Mission X 超跑概念車,正如布魯姆所描述的那樣,它是“未來跑車的技術燈塔”。
布魯姆說,Mission X“繼承了過去幾十年標志性跑車的火炬,比如 959、Carrera GT 和之前的 918 Spyder。”
莫爾強調(diào),新設計需要通過軟件和應用程序來呈現(xiàn)出一種更加互聯(lián)的汽車。但找到平衡是關鍵。“我相信,德國汽車行業(yè)尤其有能力變得更好。”
大眾和保時捷并不是唯一注意到中國電動汽車的公司。福特首席執(zhí)行官吉姆?法利 (Jim Farley) 一整年都在強調(diào)這一點。
今年早些時候法利訪問了中國,這一經(jīng)歷讓福特的領導團隊有所“頓悟”。他說:“有趣的是,消費者不再只會注意到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電動汽車或硬件設計。”
電動汽車時代帶來了新事物東西。法利解釋說,“最好的新品牌提供了軟件定義的數(shù)字、零售、生活方式和體驗一體化。”
大眾一直在努力解決軟件問題,導致保時捷 Macan 電動版和奧迪 Q6 e-tron 等電動汽車推遲發(fā)布。
公司最近聘請了前特斯拉和里維安高管桑杰?拉爾 (Sanjay Lal)。拉爾將在大眾旗下軟件科技公司 Cariad 負責一個新的軟件設計中心,推進下一代軟件平臺的開發(f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