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當 9 月 12 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團(下稱“阿里”)CEO 吳泳銘出現在“5 年陳”員工的授戒儀式上時,很多阿里員工第一次面對面見到這位花名“東邪”、昵稱“吳媽”的阿里十八羅漢。
這是一場巧妙的見面。在 9 月 10 日正式成為阿里集團 CEO 后,吳泳銘把自己與一線員工公開交流的首秀“選”在了“5 年陳”這個時刻。在阿里內部,“5 年陳”是一個充滿阿里文化的符號:在多年前馬云曾以“阿里人重要圖騰”一語描述“5 年陳”文化。
在阿里內外,吳泳銘都被視為一個地道的“馬云追隨者”。
他是最早投奔馬云的純技術人才。在 1996 年,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吳泳銘看到了《錢江晚報》上馬云投放的招聘廣告,他打通電話并獲得了見面機會。這是一場性價比極高的“面試”:22 歲的吳泳銘不僅認識了馬云、獲得了工作(加入了當時的“中國黃頁”團隊)、還結識了影響他后續一生的朋友群——以阿里十八羅漢為基礎的一群人。
他也是最被馬云信任的十八羅漢之一。在馬云“中國黃頁”項目折戟,從北京撤回杭州之際,吳泳銘拒絕留在北京的高薪機會,追隨馬云回杭。以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吳泳銘參與著與阿里“錢袋子”相關的關鍵業務,比如他曾是支付寶最早的技術總監,也是阿里現金奶牛“阿里媽媽”創建者。
從另一個側面,可以感受馬云對吳泳銘的態度。有知情人士透露,在阿里早期員工中,馬云至少主動撮合了兩對夫妻,其中一對,就是十八羅漢之一的吳泳銘和其妻子。
“吳泳銘是馬云最信任的人之一,他二十幾年來一直堅決貫徹馬云的意志,這是吳泳銘走回臺前的第一前提。他個人的經歷涵蓋了技術、投資,又對阿里業務非常熟悉,這是他的第二個優勢。以及,他的性格特點和人脈網,讓他成為了眼下各方都樂于接受的 CEO 人選。”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虎嗅,吳泳銘作為 CEO 到底能給阿里帶來哪些具體的變化,目前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預判。
另有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阿里集團新架構的運轉模式,還在探索過程中:“比如蔡崇信和吳泳銘之間具體的分工,各位高管之間新的匯報機制,各個獨立子公司之間的協同模式,尚未有一個成文的描述,部分實操細節還需實戰中探索。”
一張難以復制的人脈網
在阿里十八羅漢中,吳泳銘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有知情人士表示吳泳銘屬于“各方都能接受甚至喜歡的人”。
和他的花名“東邪”反差明顯,吳泳銘不是一個性格犀利的人。他少言寡語,性格低調,很少會主動發言,也沒有引人注目的舉止。在圈內他最廣為人知的稱號,并非“東邪”,而是“吳媽”。“吳媽”這一稱呼,源自 1997 年。當時,十幾個追隨馬云的人,共同在北京創業。十幾號人被分配到了不同的集體宿舍,然后每個宿舍選出了一個“家長”。吳泳銘陰差陽錯地成為了一個四人宿舍的家長,并迅速被其他三個調皮的人戲稱為“吳媽”。
“吳媽喜歡傾聽,很少 diss 別人。他說話聲音是典型的江浙音,慢悠悠軟綿綿的,語速不緊不慢。”一位曾被吳泳銘投資過項目,并最終基于此被引入阿里的人士告訴虎嗅,技術出身的創業者和吳泳銘溝通是一件比較愉快的事情,“他能聽懂你的技術,又有很多技術人才不具備的共情能力、情商。”該人士描述了一個細節,有一次在聊項目時嗓子突然咳嗽,吳泳銘并未催促而是客氣地遞過來礦泉水。“他沒有那種投資人圈常見的咄咄逼人精致感、沒有那些假大空的東西,吳媽很實在、讓你覺得踏實。”
一家在吳泳銘擔任一淘總經理期間,曾與一淘有過合作的品牌向虎嗅透露,在 2010 年品牌方私底下交流時,普遍覺得吳泳銘這個人比較實誠。“吳泳銘不會用幾分鐘時間去吹阿里多么牛X,他反而會很禮貌地向別人請教問題,當時他的口才絕不是阿里高層里最好的,在臺上甚至有時候卡殼,但他會考慮別人、考慮合作者的感受。”
另有一件往事,被多位知情人士認為可以作為了解吳泳銘性格底色的注腳。2007 年,為了決定“是否讓阿里媽媽回歸淘寶”,馬云曾組織相關人士投票表決,一手把阿里媽媽帶大的吳泳銘投了贊同票。
“他并不護食,心態開放。他也沒有山頭主義一類的成見,他屬于有大局觀那種人。”一位曾在阿里內部工作如今獨立創業的人士說。
吳泳銘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優勢是其人脈資源。
在最新的阿里架構體系“1+6+N”之中,六個獨立子公司至關重要。而吳泳銘與其中多個獨立子公司的 CEO 都有著非凡的私交或深厚情誼。
淘天集團 CEO 戴珊和吳泳銘同為十八羅漢,二人不僅是二十余年共同奮戰的戰友,還曾是鄰居。在新的架構體系里,吳泳銘不僅是阿里集團 CEO,還同時兼任淘天集團董事長。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 CEO 蔣凡和吳泳銘也有非凡情誼。據熟悉阿里內部歷史的人透露,當時阿里收購蔣凡創業項目友盟時,吳泳銘參與了整個過程,吳泳銘作為技術、業務專家和當時的蔣凡有過多次交流??梢哉f,吳泳銘是將蔣凡引入阿里的關鍵人士之一。在蔣凡進入阿里后,吳泳銘還和蔣凡一起在手淘等業務上合作過。有接近蔣凡的人士告訴虎嗅,吳泳銘和蔣凡都是技術出身,相互之間有很多共鳴。
本地生活集團董事長、CEO 俞永福和吳泳銘也關系匪淺。當時,阿里收購 UC 過程中,吳泳銘是全程參與者之一。而后續吳泳銘主導的阿里并購高德,對俞永福今天的業務影響甚大——如今高德已經是本地生活板塊中的關鍵一環。值得注意的是,在作為投資人期間吳泳銘曾投資過生鮮電商、即時零售等和本地生活強相關的項目。
“他和戴珊是老戰友、幾十年的朋友;和蔣凡、俞永福有著相同的技術出身背景,還是二人進入阿里的貴人。在最新的架構中,吳泳銘已經接替逍遙子成為云智能集團董事長、CEO。吳泳銘對阿里這些最為核心的資產的影響力是足夠強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吳泳銘個人影響力和魅力足以確保幾大子公司高層之間的交流保持通暢。
吳泳銘時代有別于逍遙子時期
吳泳銘的三個優勢,讓他成為此時此刻阿里集團 CEO 的不二人選:馬云的信任、性格特質和專業特長、在阿里內部的影響力。但他所“扮演”的 CEO 角色,和逍遙子時期 CEO 已經有天壤之別。
首先,在最新的阿里運轉體系下,集團 CEO 不再是各個子業務的最高“決策者”、“拍板人”。以 2022 年逍遙子作為 CEO 時與各大業務板塊分管大總裁之間的匯報模式為例,當時蔣凡、戴珊等總裁的個人 OKR、業務板塊 OKR 都需要報批集團最高層,各個業務板塊的戰略規劃、激勵手段、關鍵崗位人事變動都需要報批集團最高層。此時 CEO 和其他業務板塊一號位之間的關系類似阿里內部“領導與D”的關系。(虎嗅注:在阿里內部,直屬下級被稱之為D)
而如今吳泳銘作為集團 CEO,和各個子公司 CEO 之間并非“領導與D”的關系。各個子公司 CEO 需要匯報的對象是子公司董事會。一個關鍵細節是,目前集團 CEO 并不需要像 2022 年集團 CEO 那樣頻繁地參與各個子公司會議。
其次,吳泳銘和逍遙子的性格也有不同之處。
比如,技術出身的吳泳銘很喜歡和技術人員圍繞技術進行深入交流,雖然他性格也低調、少言,但在會議上圍繞技術、業務專業問題,吳泳銘是會主動發表自己看法和觀點的。有熟悉吳泳銘的人透露,在吳泳銘經歷了投資人的幾年歲月后,他這種對于專業問題愿意分享并表態的現象在變多。而另有熟悉逍遙子的人透露,財務出身的逍遙子在參與業務會議時他更愿意傾聽、記錄,然后對一些財務、經營相關的點提出一些追問。
再比如,對于企業文化,二人的呈現模式、理解方式也略有差異。經過二十余年在馬云身邊的“重塑”,吳泳銘從一個普通的程序員成為了一個非常理解阿里“根文化”的阿里聯創,在過去他曾經常出現在阿里企業文化類活動現場,或在自己負責的業務團隊扮演“阿里文化推廣者”。在 2010~2014 年,幾次吳泳銘出席的活動中,他都很自然地樂于去談論阿里文化。相比之下,逍遙子在這一領域的表達更為“內斂”。
以及,二人對于阿里未來的思考略有差異。
在吳泳銘 9 月 12 日發布的全員信里,他把戰略重心歸結為“用戶為先、AI 驅動”,并表示將對三類業務加大戰略性投入“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二是 AI 驅動的科技業務、三是全球化的商業網絡”。這和逍遙子 2022 年描述的阿里未來三大戰略并不完全相同,當時逍遙子在多次公開場合表示:“阿里始終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創造價值,堅持消費、云計算、全球化三大戰略。”
在今年二季度,馬云曾在阿里內部指出“回歸用戶”的重要性。有內部人士告訴虎嗅,吳泳銘對于阿里戰略和未來的描述,其實和馬云今年內部的分享內容“更趨同”。
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吳泳銘到底是阿里的“長期答案”,還是“短期過渡”。作為 CEO,吳泳銘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并不“舒適”:在本地生活板塊,如今美團和抖音的交火更像是“主戰場”;在傳統電商板塊,阿里和老對手京東、拼多多的戰爭尚未結束,與抖音、快手已然酣戰。
“他可以解決至少三個問題:其一,讓阿里整體回歸一個更適合阿里的軌道,這里面不僅是商業層,也包括企業文化價值觀的內容;其二,在技術、投資等方面,依托他的專業能力,去做一些關鍵增量;其三,憑借其個人威望和人脈影響力,去解決新架構下整個集團的協同銜接。”一位相關人士說。
據悉,接下來阿里內部圍繞架構、人事可能還會陸續有新的調整。而吳泳銘到底能給這家 24 歲公司施加哪些新的關鍵影響,也將成為人們未來幾個月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