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芯片巨頭 Arm 離上市更進一步了。
今天它已正式提交 IPO 申請,年內全球最大 IPO 可能就此誕生。
要知道,全球 95% 智能手機都采用 Arm 架構其 25% 左右收入由中國市場貢獻。
目前市場估測,Arm 的 IPO 估值可達 600-700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 4300-5100 億)。通過 IPO 將融資 80-100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 580-700 億)。
最早 9 月,這家成立于英國,目前歸于孫正義旗下的芯片行業“頂流”將完成 IPO,最快下周披露具體計劃。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作為全球頂尖芯片架構設計公司,全球 99% 的智能手機都在使用 Arm 芯片架構。
如英偉達、高通、AMD、蘋果、三星、華為等廠商芯片,都建立在 Arm 芯片架構架構之上。
此前英偉達曾嘗試以 400 億美元價格收購 Arm。但這一動作遭到各方面阻攔,在去年被曝徹底告吹,而后便傳出 Arm 進行 IPO 的消息。
此次 IPO 承銷由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萊等 28 家投資銀行主導。
基石投資者包括十余家科技巨頭,蘋果、英偉達、三星電子等被曝希望在 Arm 上市后立即投資。
一旦 IPO 成功,Arm 估值很可能超過 600 億美元,較最初軟銀的收購價 320 億美元,翻了一倍左右。
這次披露了什么?
IPO 申請文件披露,自成立以來,Arm 芯片出貨量超過 2500 億,在 2023 財年出貨量達到 306 億。
近三年的財報數據顯示:
2023 財年,Arm 總營收為 26.79 億美元,凈利潤 5.24 億美元;
2022 財年總營收為 27.03 億美元,凈利潤為 5.49 億美元;
2021 財年總營收為 20.27 億美元,凈利潤為 3.88 億美元。
但受到智能手機需求放緩等因素影響,Arm 最新一財季總營收為 6.75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0.17 億;凈利潤為 1.05 億,同比下降超 50%。
2023 財年,Arm 前五大客戶占其總收入的 57%,其中最大客戶為 Arm 中國,占總收入的 24%。
在 2023、2022 和 2021 年,Arm 來自中國的收入分別占比 25%、18%、20%。
招股書中表示這種情況會使得 Arm 容易受到行業低迷、需求減少、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
同時招股書也強調,Arm 僅持有 Arm 中國 4.8% 的間接所有權權益,Arm 中國多數股權由幾位中國投資者持有。Arm 持有 10% 股份的軟銀子公司擁有 Arm 中國 48% 的股份。
Arm 的目標市場為包括智能手機、個人電腦、數字電視、服務器、車輛和網絡設備中的處理器芯片。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Arm 的目標市場約為 2025 億美元,公司預計到 2025 年 12 月 31 日時,這一市場將以 6.8% 的年復合增長率發展,達到 2466 億美元。
文件也表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Arm 市場份額為 48.9%;相較于 2020 年 12 月 31 日的數據(42.3%)有所增長。
英偉達曾有意 400 億收購
Arm 最早成立于 1990 年,總部位于英國劍橋,1998 年首次上市。
作為一家芯片設計公司,其市場覆蓋率超過 90%,蘋果、高通、三星、華為等公司都使用它的 IP 授權制造智能手機芯片,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5G 電信網絡、國防安全等領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Arm 的指令集架構也成為了史上最流行的 ISA。
2016 年,軟銀集團孫正義以 320 億美元收購 Arm,并將其從倫敦證券交易所退市,這幾乎是歐洲科技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案。
2020 年,9 月 14 日,英偉達正式提出將以 400 億美元 (折合人民幣約 2700 億元)的價格,收購軟銀旗下的芯片設計公司 Arm。而且隨著英偉達市值狂飆,這一收購價格一度飆升至 870 億美元。
但是由于多國監管部門的一致反對,最終這一收購計劃流產。
當時知情人士爆料稱,軟銀還將獲得 12.5 億美元的“分手費”。
如今,Arm 不僅在芯片行業舉足輕重,而且也意圖在 AI 領域大展拳腳。
今年 5 月,Arm 推出了兩款針對機器學習的芯片,其中一款 CPU 名為 Cortex-4。按照官方說法,該芯片不僅能提供更快的機器學習計算速度,還能降低 40% 能耗。
另一款 GPU G720 則將內存帶寬比上一代減少了 22%。
而且軟銀如今也非常重視 AI 發展,近期在 AI 投資方面非?;钴S。
有聲音評價,Arm 上市對軟銀也會產生重大影響。
?。?a href="http://www.dianayi.cn">邯鄲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