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經歷了 2017 的被質疑之后,微信小程序用「跳一跳」這個現象級小游戲拉開了小程序火熱的 2018 年。此后:
2017 年 1 月 9 日,微信小程序上線;
2018 年 7 月 4 日,百度智能小程序正式上線;
2018 年 7 月 31 日,螞蟻金服宣布在支付寶首頁正式上線「小程序收藏」入口;
2018 年 11 月 17 日,今日頭條小程序正式上線……
近期,即速應用梳理了騰訊、阿里、百度、頭條推出的小程序產品,這些自身基因不同的公司,都在如何玩轉小程序?
1.微信小程序:「跳一跳」引發流量暴增
騰訊是最早上線小程序產品的企業,2017 年 1 月 9 日,騰訊微信 CEO 張小龍在 2017 微信公開課 Pro 上宣布小程序正式上線。
微信小程序鑲嵌在微信 APP 中,入口在微信消息頁面和發現頁面,用戶可以通過小程序使用商家提供的服務。
截止到 2018 年 11 月 15 日,已經有超過 150 萬的開發者加入到了小程序的開發,小程序應用數量超過了 100 萬,覆蓋 200 多個細分的行業,日活用戶達到 2 億。(馬化騰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分享小程序的數據)。
2.阿里支付寶小程序:專注商業和生活服務
阿里方面,小程序的布局主要體現在支付寶 APP 上,同時,淘寶上,會員碼頁面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小程序。
2018 年 7 月 31 日,螞蟻金服宣布在支付寶首頁正式上線「小程序收藏」入口,意味著支付寶小程序的正式上線。
不同于騰訊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則更側重便民屬性的工具應用,涵蓋了共享單車、12306 訂票、快遞等多種常用產品,用戶可通過支付寶小程序完成騎單車、發快遞、便利店購物等活動。
不做社交,專注于支付寶的商務基因,支付寶小程序覆蓋了商業與生活兩大領域,不但延伸了支付寶產品的應用場景,更為支付寶帶來了更多的流量。
3.百度小程序:姍姍來遲的小程序
BAT 中,最晚入局「小程序」的莫過于百度了。2018 年 7 月 4 日,百度智能小程序正式上線。其鑲嵌在百度 APP 中,入口主要在百度 APP 內個人中心、搜索欄、信息流這三處。
與阿里、騰訊小程序最大的不同在于,百度小程序主打更自然、更智能、更開放的小程序。
相比較騰訊微信小程序在主界面和發現界面的入口,阿里支付寶小程序在朋友頁面的入口,百度將小程序的入口放在了更多的位置上。
目前百度的共有四個入口:搜索信息、信息流推薦、個人中心以及百度 APP 的下拉頁面中,用戶在使用百度 App 產時可以更快速的接入小程序,這是百度所說的「更自然」的小程序。
百度表示,百度小程序將全面開源。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其他小程序,只需要簡單修改幾行代碼,就可快速的接入百度智能小程序。這種做法,意味著百度將小程序的范圍無限擴展,既可以接入訂票、購物、新聞資訊等產品,還可以接入視頻、漫畫甚至可以接入 AR 游戲,等其他類型的程序。
4.今日頭條小程序:內容變現途徑
2018 年,今日頭條也加入了小程序的「戰局」,11 月 17 日今日頭條小程序正式上線。
目前,頭條小程序的入口共計有 8 個,分別在:檢索頁面、文章詳情頁面、微頭條頁面、小視頻頁面、個人中心頁面、錢包頁面、人主頁和信息流廣告頁面。同時,頭條小程序還加載在抖音等頭條系產品中。
通過小程序,頭條正在嘗試打通內容產業鏈最后一環。上游通過內容創作者創作內容,中游通過頭條號、抖音以及頭條系產品實現內容分發,下游通過小程序為創業者服務,打通變現環節,形成內容商業閉環。
總結:BATT 小程序的四個「小程序」
對比 BATT四種小程序來看,騰訊較早的把握了小程序的作為連接器的內涵,通過自身在用戶層面的優勢,打通朋友圈、公眾號和小程序。
阿里則更側重小程序的服務功能,不做社交,而做連接,通過小程序的服務,連接線上和線下。
百度方面,小程序也依舊是圍繞其「雙引擎」出現,服務于信息流和搜索業務。
而今日頭條,則將小程序作為內容的延展,完善內容生態。
可以看到四家在小程序上,切入點不同,目的不同。因此,相互之間必然會有碰撞,近期也許不會出現如同「頭騰大戰」,在流量上的直接競爭。
同時,在巨頭已經入局并完善自身小程序生態后,小玩家在同一場景下切入小程序的難度或將增加。
(邯鄲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