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最近這幾天,阿里系有兩件大事:一是教師節這天,馬云教主提出了最新的接班人計劃,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表達了退隱江湖的意思,一時間各種傳言和猜測齊飛。二是支付寶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傳言已久的支付寶小程序(邯鄲小程序開發)終于正式上線。
在此之前,支付寶小程序一直是謎一般的存在,創投圈里人人皆知支付寶要推小程序,可誰都看不到多少風聲。發布會上,支付寶表示小程序已經進行了一年的公測,這測試期真是夠長,長得已經足夠人們遺忘。而且據說已經有了2萬小程序、1.2億日活,雖然大多時候用戶并不知道,自己用的其實是小程序。
蟄伏了一年之后,支付寶小程序終于像人們期待的那樣,一上來就直指微信。
準確地說,是直指張小龍的初心。
細心的人一定記得,曾幾何時,微信小程序正式發布那天,張教主曾經說了一個「所見即所得+用完即走」的故事:春運的時候,你到車站要買票,直接拿微信掃一掃,調出小程序即可。
他可能不會想到,當支付寶小程序正式發布的時候,打的也是這么一個線下交易場景。
此小程序非彼小程序
聽罷支付寶的小程序戰略,第一個直觀感覺是:此小程序非彼小程序。雖然都叫「小程序」,但支付寶小程序和微信小程序大相徑庭,定位完全不同,幾乎可以說是兩種「生物」。
微信生態以社交為核心,再慢慢走向信息、內容、營銷,微信小程序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其基于社交關系的強裂變屬性。
而支付寶的生態以商業為核心,不過對大多數用戶來說,支付寶僅僅是支付的工具,其他場景里很難想起支付寶,這種認知阻礙了其構建平臺的愿景。
破局的關鍵,就在小程序上,支付寶用小程序(邯鄲小程序開發)延伸支付寶的商業價值,使其成為在金融、商業、生活服務等方面的「一站式工具箱」,從而改變用戶認知。
因此,經過這一年多的探索,支付寶終于劃定了小程序的發展方向——圍繞「錢、商業、服務」,發揮支付寶和阿里集團的自身優勢,在新金融、新零售、新服務三大領域全面發力。
創業者的機會?
無獨有偶,就在幾天前,qq的小程序內測上線,雖然只支持安卓v7.8.0,但可以通過界面右上角的加號進入,已經在不錯的流量地。更早的時間,百度也推出了小程序戰略,并加上了「智能」兩字。
人們期待著,或許有一天頭條也會推出小程序呢?網易也會有呢?最終每個大流量的綜合平臺都會推出自己的小程序,小程序成了社交聊天和內容信息流那樣的標配?
吃瓜群眾樂見其成,大家伙們大打出手肯定又是一出好戲。創業者們也希望這一點發生,神仙打架,沒準就會大家一些寶貴的發展時機。
如果小程序成為大公司標配,那么小程序公司是否可以像自媒體大v那樣,狡兔三窟、雨露均沾?每個地方都有你,你就成了ip,成了流量之源?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每個平臺的小程序,最終的定位都不同,平臺的基因不相同、扶持的資源也不同,所以你要因地制宜,別想一案通吃。
不過即便這樣,小程序依然可以算是創業者的「成本洼地」,大家伙讓你加盟,給出的利好就是更低的開發成本、獲客成本、運維成本。
在很多人看來,小程序的戰爭才剛剛開始,在漫長的互聯網寒冬里,這或許是一種不錯的過冬手段。請支付寶和微信(邯鄲微信開發)打得更猛烈一些吧,創業者要更多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