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搭乘無人駕駛巴士。記者 王辰陽 攝
圖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細分產值增量。圖片來源:《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預測》報告
在北京亦莊的自動駕駛示范區內,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在進行車載設備道路測試中自動避讓行人。記者 張晨霖 攝
智能網聯汽車政策正在密集出臺。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近日公布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20個城市(聯合體)的應用試點名單,標志著“車路云一體化”進入規模化落地發展的新階段。
旨在打通三大“堵點”
業內人士表示,之所以國家從政策層面積極推動“車路云一體化”,是因為經過多年技術發展和實踐驗證,學術界、企業界普遍認為傳統的單車智能駕駛路線無法滿足城市級大規模自動駕駛的需求,在單車智能路線基礎之上,通過路側設備彌補單車性能局限,利用云端協同決策提升效率并減少單車間的博弈,實現多維信息的全面協同,達到超越人類的自動駕駛水平。
“‘車路云一體化’發展路徑是技術演進的必然趨勢,也已經成為全球政府、產業界的發展共識。”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近日公開表示。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張永偉表示,中國的網絡基礎設施、北斗通信和路側基礎設施,這三大利器是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支撐。如何把這些核心支撐有效整合,實現多要素協同,是汽車革命下半場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聯盟的分析顯示,去年11月,《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發布,去年12月《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印發,今年1月17日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到7月初首批試點城市名單正式公布,不到6個月時間,五部門協同30余個城市完成了試點方案申報、匯總審核、專家評審等多項工作,推進“車路云一體化”發展邁出關鍵一步,從政策的密集出臺可以看出職能部門大力推進汽車智能化的堅定態度。
來自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共建設了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開放測試道路32000多公里,發放測試牌照超過7700張,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各地智能化路側單元(RSU)部署超過8700套,多地開展云控基礎平臺建設。
然而,各地“車路云一體化”建設整體處于初級階段,尚未能搭建形成完備的系統架構,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碎片化”現象,難以支撐自動駕駛技術和網聯功能的規模化應用。
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聯盟的專家認為,“車路云一體化”正處于測試驗證轉入規模化應用的關鍵時期,亟須解決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覆蓋度不足、車載終端搭載率低、商業模式不清晰等行業發展的三大“堵點”。
因此,此次應用試點將充分發揮前期測試區、車聯網先導區、“雙智”試點等工作的建設基礎,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技術落地與規模應用。
按照規劃,應用試點的預期成果是,建成低時延高可靠的網聯云控基礎設施;促進多場景自動駕駛規模化應用;探索形成“車路云一體化”投建運新型商業模式;形成統一的標準與測試評價體系。
智能網聯路徑清晰
“車路云一體化”建設項目不僅可以推進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進程,還將為智慧交通、安全出行等多方面賦能,已成為我國政府堅定支持、重點發展的方向。
“2024年乘用車車聯網前裝標配搭載率預計將達到85%。”張永偉此前表示,我國智能網聯的路徑已經清晰,車必須聯網,2024年新車基本都會配備聯網通訊模塊,“車路云一體化”將走向產業化。
東方證券研究報告認為,“車路云一體化”的初期建設以及長期運營涉及廣泛,與路端、車端、云端、道路智慧運營有關的多家智慧交通相關公司有望獲益。
公開資料顯示,自6月以來,多地紛紛啟動“車路云一體化”示范項目。其中,北京項目規模約100億元,武漢項目預計達到170億元,福州、鄂爾多斯、沈陽、杭州等多個城市也已啟動相關項目招標。
甬興證券報告認為,隨著國家“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逐步展開,預計后續還將有多個城市的項目啟動,對照北京、武漢等城市的項目規模,總體市場相當可觀。
增量投資機會顯現
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機構發布的《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預測》報告(簡稱《產值增量預測》報告),在中性預期情景下,2025年、2030年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預計為7295億元、2582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8.8%,產業發展將積極推動我國經濟增長。
《產值增量預測》報告顯示,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主要來自四個部分: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云控平臺和基礎支撐四大領域。
智能網聯汽車部分的產值增量來自單車智能、智能座艙、應用軟件、車載通信單元、整車終端產品和創新應用服務;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部分的產值增量來自路側通信設施、邊緣計算設備、路側感知設備和數字化交通設備;云控平臺部分的產值增量來自云控基礎平臺和云控應用平臺;基礎支撐部分的產值增量來自車聯網蜂窩網絡、高精度地圖與組合定位及車聯網信息安全。
具體來看,預計2025年/2030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產值增量為6451億元/20266億元。結合當前路側建設成本情況以及對未來規模化應用后的成本下降考慮,2025年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帶來的產值增量為223億元,2030年為4174億元。預計2025年我國云控平臺的產值增量為23億元、2030年產值增量為218億元。預計2025年/2030年我國基礎支撐部分的產值增量為599億元/1167億元。
從更廣視角看,汽車和信息通信、能源行業正在加速融合。去年6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提到要構建“車能路云”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這一生態涉及交通、城市、通信、能源、算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認為,車路協同、車載計算、智能終端等未來都將融合,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賽道帶動多個萬億產業構成萬億產業集群。(記者 王鶴)
【責任編輯:趙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