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建投發布研報稱,衛星互聯網可實現全球覆蓋,是星地融合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軍民領域應用前景光明,市場空間廣闊。近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發射工位竣工,系國內首個液體通用型火箭發射工位,助力我國商業航天高強度發射。我國成功發射TEE-01B星等3顆衛星,民營商業運載火箭發射步入快車道。天兵科技6月底將完成一子級火箭九機并聯全系統熱試車,商業航天火箭發射我國加速發力。嫦娥六號完成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在軌樣品轉移,國家航天任務有序推進。中國首款民用寬帶衛星上網設備正式發售,衛星互聯網商業化持續落地。
中信建投主要觀點如下:
近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發射工位竣工,系國內首個液體通用型火箭發射工位,助力我國商業航天高強度發射。
我國成功發射TEE-01B星等3顆衛星,民營商業運載火箭發射步入快車道。天兵科技6月底將完成一子級火箭九機并聯全系統熱試車,商業航天火箭發射我國加速發力。嫦娥六號完成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在軌樣品轉移,國家航天任務有序推進。中國首款民用寬帶衛星上網設備正式發售,衛星互聯網商業化持續落地。《濟南市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印發,政策端持續加碼。國際方面,SpaceX星艦完成第4次飛行,新一代重型可回收運載火箭關鍵技術驗證
建議關注先行的產業鏈中上游。
1、我國商業航天動態: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發射工位竣工,助力我國商業航天高強度發射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發射工位竣工,系國內首個液體通用型火箭發射工位,助力我國商業航天高強度發射。
在經歷了585個日夜的緊張建設后,國內首個液體通用型發射工位——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發射工位于6月6日正式竣工。發射工位采用創新的“三平”快速發射模式,此舉在顯著提升發射效率的同時,還能大幅縮短發射準備時間。其設計以芯級直徑5米為最大包絡,滿足包括長征、快舟、捷龍等多家火箭公司的10余個型號火箭發射需求。
我國成功發射TEE-01B星等3顆衛星,民營商業運載火箭發射步入快車道。
北京時間2024年6月6日13時,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成功將TEE-01B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納星三號A星、B星。此次任務是谷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的第14次飛行。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是北京星河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固體商業運載火箭,采用四級構型,其中一、二、三級采用固體動力,四級采用先進軌控和姿控一體化液體動力。火箭直徑1.4米,全長約20米,起飛重量約33噸,5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最大運力300千克,能夠滿足微小衛星的靈活的專屬、共享、搭載等定制化發射服務需求。
天兵科技6月底將完成一子級火箭九機并聯全系統熱試車,商業航天火箭發射我國加速發力。
天兵科技近期宣布完成超15億元人民幣的C+輪新增融資。這筆資金將主要用于其天龍三號大型液體運載火箭的首飛與批量化生產,天龍三號可回收狀態產品研制,以及天龍二號中型液體火箭的批量化生產。天龍三號大型液體運載火箭是為我國衛星互聯網星座建設量身定制的,性能上可與SpaceX的獵鷹9號相媲美。天龍三號的直徑為3.8米,起飛質量為590噸,近地軌道(LEO)運力高達17噸,太陽同步軌道(SSO)運力達到14噸。其大推力、可復用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將充分滿足“低成本、高可靠、高頻次”的發射需求。
嫦娥六號完成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在軌樣品轉移,國家航天任務有序推進。
6月6日14時4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完成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并于15時24分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航天器繼嫦娥五號之后,第二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后續,嫦娥六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與上升器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實施月地轉移軌道控制,經歷月地轉移、軌道器和返回器分離等關鍵步驟后,按計劃返回器將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航天著陸場。
中國首款民用寬帶衛星上網設備正式發售,衛星互聯網商業化持續落地。
2024年6月6日,中國品牌—網翎OneLinQ在京召開主題為“星火燎原”的新品發布會,推出了中國首款民用衛星上網終端設備——OneLinQ網翎衛星上網機。這款產品是中國迄今為止真正在產品體驗和價格上實現了民用化的衛星寬帶上網設備。該產品分為 OneLinQ網翎衛星上網機標準版售價29800元;OneLinQ網翎衛星上網機Pro版,售價49800元。所連接的亞太6D高通量衛星,最高支持上行20Mbps/下行100Mbps帶寬。
《濟南市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印發,政策端持續加碼。
5月31日,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濟南市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到2027年,基本建成產業配套完整、協同機制健全、特色優勢突出的現代化空天信息產業體系,產業整體發展水平躋身國內先進行列。
1)培育火箭領域產業鏈。重點建設液體火箭發動機、動力系統測試平臺,具備液氧煤油、液氧甲烷20-200噸推力火箭發動機試驗能力,吸引火箭企業集聚共享測試服務。加快液體火箭發動機制造能力建設,依托3D打印技術開展火箭發動機整機制造和規模化生產,推動液體火箭實現首飛及可回收復用技術驗證,到2027年,形成年產40套火箭發動機能力。
2)建強衛星領域產業鏈。重點建設衛星總裝測試基地,打造柔性化、模塊化、智能化商業衛星總裝工廠,到2027年,形成年產100顆衛星能力。以整星集成總裝為核心,帶動空間行波管、星載合成孔徑雷達、慣性導航等核心部組件產業化,引進衛星載荷和衛星平臺龍頭企業,到2027年,衛星領域本地配套率達50%以上。3)壯大航空制造產業鏈。加快發展有人、無人航空器整機制造,重點建設通用飛機交付中心、輕型運動飛機總裝線項目,推進縱列式雙旋翼無人機、大載重共軸無人機等生產制造。
2、國際商業航天動態:SpaceX星艦完成第4次飛行,新一代重型可回收運載火箭關鍵技術驗證
SpaceX星艦完成第4次飛行,新一代重型可回收運載火箭關鍵技術驗證。SpaceX公司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星艦以及飛船集成系統,6日從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基地發射升空,這也是星艦第4次試射。之后,馬斯克通過社交媒體宣布,星艦超重型火箭助推器軟著陸成功。
風險提示
1、衛星互聯網建設不及預期。衛星互聯網產業系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新興產業,隨著衛星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國家可能會出臺新的政策和法規來規范和指導產業的健康發展,這些政策和法規的調整可能會對行業的生產運營和投資決策產生影響。
2、技術突破不及預期。盡管中國在衛星互聯網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但與國際最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技術差距。如何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在一箭多星、低成本制造等方面,仍是制約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3、頻譜和空間資源爭奪。隨著低軌道衛星數量的急劇增加,頻譜資源和空間軌道資源的爭奪將日益加劇。如何在國際上協調和爭取更多的頻譜和軌道資源,以確保我國衛星互聯網系統的穩定運行,是一個長期和復雜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