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美國天文學家在 5 月 29 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發論文稱,在一項基于最新望遠鏡數據的分析中,他們發現,銀河系內最常見的行星中,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距離其主恒星足夠近、溫度宜人的軌道上,其上可能擁有液態水,并因此可能會孕育生命。
最新研究負責人、佛羅里達大學天文學教授莎拉·巴拉德解釋稱,太陽在銀河系中相對罕見,目前銀河系內最常見的M矮星比太陽小得多,溫度也低很多,質量最多只有太陽的一半,有數十億顆行星圍繞著這些常見的矮星運行。
在最新研究中,巴拉德及其同事測量了這些M矮星周圍 150 多顆行星的離心率。如果一顆行星的軌道離主恒星足夠近,且軌道不規則,那么主恒星對其產生的引力會不斷變化,使其拉伸和變形,這種反復的摩擦使行星表面溫度升高,在極端情況下,甚至“炙烤”行星,使液態水無法在其上存在。
研究數據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開普勒望遠鏡,該望遠鏡可捕捉系外行星在主恒星前方移動時的信息。最新研究還依賴于蓋亞望遠鏡的新數據,該望遠鏡可測量銀河系中數十億顆恒星之間的距離。
研究團隊發現,這些小恒星周圍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會因為主恒星的潮汐力導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帶內。而且,擁有多顆行星的恒星最有可能擁有能夠留住液態水的圓形軌道,只有一顆行星的恒星最有可能出現極端潮汐現象。
最新研究結果對下一個十年的系外行星研究非常重要,意味著銀河系可能有數億個目標供科學家們探測生命跡象。
(碼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