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受地緣因素及疫情影響,蘋果制造商正在強化其供應鏈彈性,而印度、越南以及巴西最有希望成為蘋果的下一個制造中心。
根據 DigiTimes Research 的最新預測,到 2027 年,印度預計將占蘋果 iPhone 全球產能的 50%。這一數據比摩根大通早先預測到 2025 年印度將組裝全球 iPhone 總量的 25% 更為激進。
DigiTimes 分析師 Luke Lin 表示:“鑒于供應鏈的不確定性,蘋果需要分散風險,未來供應鏈向印度遷移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IT之家提醒:印度去年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目前富士康及和碩等代工商已經在印度為蘋果組裝 iPhone 手機等產品。這位分析師預測,到 2023 年底,印度將占 iPhone 總產能的 25%,到 2025 年這一占比將高達 40%。
這一數據與目前不到 5% 的份額占比有了顯著增長。據《南華早報》報道,這將使印度的生產水平與中國大陸接軌。
分析師指出,中國去年生產了全球 85% 的 iPhone,但未來有可能失去其作為蘋果設備制造中心的主導地位。他預計印度和越南將成為蘋果將更多制造供應鏈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努力的“最大受益者”。
當然,這一過程不會那么快,就算按照這位分析師的預測來看,印度在 4~5 年之后最多也只能占有 50% 的產能份額。
分析人士認為,蘋果轉移生產線過程將十分艱難,原因不只是建立 iPhone 生產線有難度,例如其他國家缺乏足夠的高素質青年工人與政府提供的基礎設施,更困難的是難以聚集充足的蘋果供應鏈。
以去年 10 月蘋果公布主要供應商名單為例,其生產線 98% 的采購材料、模組、零件由 190 家供應商提供,其中有 91 家是中國企業,約占 47.9%;而 190 個供應商當中有 150 家(包括外資企業)在大陸設廠,約占 79%。
如果供應鏈無法集中在生產線周圍,運費、關稅、時間誤差等成本的會急劇上漲,而這就是蘋果也很難接受的局面,也是各大代工商難以迅速轉移其生產基地的關鍵因素。
(碼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