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站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奧體中心的場館中,1300多種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前沿產品不斷挑戰參觀者的“腦洞”。11月18日,3萬多支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工智能開發者團隊齊聚,在第五屆世界聲博會暨2022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上競賽、交流并呈上“盛宴”。
這是11月17日拍攝的第五屆世界聲博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在開發者節上,來自深圳的孫偉紅團隊展示了如何用人工智能解決老年人護理難題:護理機器人不但能幫助失能老人滿足如廁、洗浴、移動等基本生活需求,還加載了生命體征的實時監測預警、智能陪聊、遠程問診、視頻通訊、多媒體娛樂等功能。“從被動護理到主動識別需求,我們的目標是更有尊嚴和品質的照料。”孫偉紅說。
這是11月18日拍攝的第五屆世界聲博會展出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科大訊飛展示的“工業六感產品”讓工業生產過程擁有了人的視、聽、嗅、味、觸、思,解決以往機器人“看得清”但“聽不懂”或“聞不到”等問題,從而可以在各種復雜環境中滿足不同巡檢、分析判斷等需求,保障工業生產過程始終處于在控、可控的狀態。
這是第五屆世界聲博會展出的輪式防爆巡檢機器人(1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從前危險的工作崗位如今也可通過人工智能實現“無人勝有人”。安徽“90后”博士段章領團隊帶來的全自主礦井機車無人駕駛系統,可以在無衛星信號場景實現“厘米級”精準定位。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說:“人工智能不僅在助力民生幸福,也在對工業賦能。”
這是11月18日拍攝的第五屆世界聲博會工業館展廳。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作為安徽省級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羚羊工業互聯網展示了如何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實現海量供需深度對接企業“研產供銷服管”各類需求,幫助企業找到解決“老問題”的“新解法”。據了解,目前平臺已經匯聚了近6萬家企業,服務商1萬余家,科研個人2萬多位。
來自南京理工大學的開發者團隊帶來了利用人工智能識別病蟲害的“火眼金睛”。“我們在病蟲害圖像識別競賽中的模型算法已經超過了人類視覺識別的水平,達到70%以上識別準確率。”團隊領銜開發者沈飛說,“在識別速度上,人眼觀察識別一張圖片需要2到3秒,而模型算法速度可以達到1秒識別30張圖片。”
來自北京的挺好農牧創始人劉美華則刷新著人們對養豬的想象:數字化養殖系統可以對飼喂過程進行可視化管理;人工智能實現對疾病快速判斷和處理;養殖場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足不出戶,通過數據管理系統就可以掌握動物的生長及健康狀態,并根據數據反饋和預警信息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