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出走科技圈近 4 年后,羅永浩終于要回歸了。
1 月 20 日凌晨,羅永浩再一次預告自己年后要回歸科技界。與之前不同,這回他還強調,手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下一代平臺見,而“下一代平臺”并不是扎克伯格所說的破“元宇宙”。
“平臺”這個概念貫穿了老羅的創業史。
錘子科技在創立初期就不只被定義為手機公司,凡是科技領域都會涉及。錘子手機時期,老羅就表示,之所以會這么辛苦、這么累地做手機,其實就是在等待下一個計算平臺的革命。而在下一代平臺革命中,VR 眼鏡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去年底,老羅也表明創業方向為 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及 MR(混合現實)等領域(統稱為 XR)。
也因此,有人猜測羅永浩的新公司主要還是圍繞硬件系統,即 AR、VR 設備領域。一位投資人對鉛筆道猜測,AR/VR 眼鏡或者其他形態的產品可能會是老羅接下來會打造的“元宇宙”入口。
不過,相比直播帶貨的快速回報,在有的投資人看來,老羅所謂的“下一代平臺”屬于賺錢能力存疑,行業風險未知甚至偏高的項目。“萬一失敗了,就不只是 6 億的窟窿。”
但這也符合羅永浩的性格,創業永遠不會把賺錢當作第一位的考量。或許真如他所說,“為社會創造價值,把世界變得更好,推動人類進步”,才是他創業的目的。
2022,帶貨主播羅永浩下線,科技創業者羅永浩重啟。希望能如他所說,我們下一代平臺上見。
回歸科技圈
“我們下一代平臺上見。”
1 月 20 日凌晨,羅永浩在微博上轉發網友評論,并且再次預告自己年后將回歸科技界。
只不過,羅永浩強調,手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下一代平臺見,而“下一代平臺”并不是扎克伯格所說的破“元宇宙”。
為了回歸科技圈,羅永浩準備了好久。
先是還債,為此他還上演了一出“真還傳”。錘子科技所欠的 6 億債款已經接近還完。如今,羅永浩被執行人信息清零,目前僅存股權凍結信息,此外羅永浩目前無被限制高消費。當然,執行信息清零不等于債務已經全部償還完畢,羅永浩仍在努力工作,按計劃替公司還債。
還債并不影響他為他下一次創業預熱。在臨近還完債的時間段,羅永浩不止一次提到再次創業、元宇宙、高科技等話題,不過每次都沒有全盤托出,總是吊著吃瓜群眾們的胃口。
羅永浩第一次宣布自己將回歸科技界是在 2021 年 10 月 19 日。也是凌晨,當時錘子論壇宣布下線時,一位資深錘子論壇用戶發帖感慨不舍。當時羅永浩就勸這位網友看淡一點,自己“明年(2022 年)春天就重返科技行業,具體時間是還完債的當天。”
他自己也說過,下一個創業項目,也是一家所謂的“元宇宙公司”。不過,羅永浩的“元宇宙公司”可能與主流說法不同。
羅永浩曾引用 Twitter 博主 Shaan Puri 對于元宇宙的理解。Shaan Puri 認為,人類對于元宇宙的理解存在誤區,大部分人認為元宇宙是一個虛擬世界,但是真正的元宇宙其實并不是某個空間,而是某個奇點時刻,比如人工智能比人類聰明的那一刻,人們的數字生活價值大于物理生活的那一刻。在羅永浩看來,Shaan Puri 對于元宇宙的理解比扎克伯格靠譜多了。
而羅永浩的“奇點時刻”或許就是他多次提到的“下一代平臺”。比如在去年 7 月,他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債務還完后,他想做一個軟硬結合的智能設備,而且他要做的是一個平臺級的東西,而不是一個相對容易賺錢的生意。
等到 5 個月后,他再次發布微博明確表明創業方向為 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及 MR(混合現實)等領域(統稱為 XR)。
實際上,錘子科技在創立初期就不只被定義為手機公司,凡是科技領域都會涉及。另外,早在 2017 年,羅永浩在與羅振宇的長談中就曾表達過對 VR 的看好,甚至做手機也不過只是為了等待 VR 時代的到來。他說,“之所以會這么辛苦、這么累地做手機,其實就是在等待下一個計算平臺的革命,因為下一代平臺革命中,VR 眼鏡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把手機、平板、電腦的軟硬件做好了才能把 VR 眼鏡做成。”
援引 Shaan Puri 的理解,當我們對屏幕的注意力達到 90% 以上,虛擬生活比真實生活更重要,那個時刻就是元宇宙的開始。
而老羅所做的一切,可能都是為這個時刻做準備。
“下一代平臺”
根據已知信息分析,什么樣的下一代平臺才能占據使用者更久的時間?
有人猜測羅永浩年后開的新公司,主要還是圍繞硬件系統,即 AR、VR 設備領域。一位投資人對鉛筆道猜測,AR/VR 眼鏡或者其他形態的產品可能會是老羅接下來會打造的“元宇宙”入口,就像蘋果所做的那樣。
雖然蘋果方面早就下定決心,要把 AR 和元宇宙劃清界限,但在 Shaan Puri 給元宇宙界定的概念中,蘋果也在為“元宇宙”添磚加瓦。從蘋果對 AR 設備的應用場景未來設想來看,就是用 AR 技術來增強用戶與現實世界的互動,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創作、工業、商務等各個領域,蘋果 AR 設備的未來定位并非“游戲設備”,而是一個生產力工具。
另外,目前已經有一些公司在嘗試借助 VR 設備來輔助辦公,Meta 正在力推 VR 虛擬會議,微軟也在推廣虛擬辦公,埃森哲更是購入了 6 萬臺 Oculus Quest 2 頭顯用于培訓新員工。
AR/VR 設備會是下一代平臺的入口么?
一部分支持者認為,當未來 AR/VR 設備更加普及時,員工使用頭顯設備進行虛擬辦公將會成為新常態。同時,隨著去年 AR/VR 設備在消費市場的熱賣,其終端已經有上千萬的用戶量,足以承載更多的使用場景。
一如羅永浩分享的文章所提到的那樣,元宇宙還是概念不是機會,元宇宙的到來需要依賴仰仗的硬件設備就是 VR、AR。做一個類比,如果元宇宙是移動互聯網,那么 VR、AR 設備就是智能手機。
但也有許多知名人士并不看好元宇宙的未來,包括創造最初元宇宙的人,網游《Second Life》設計師 Philip Rosedale。他對他的發明并沒有抱以太大的期望,如他所說:“它并不適合所有人,也許永遠也不會適合所有人。”
馬斯克也表示,“我不相信人們會放棄物理世界而用虛擬世界取代它,特別是在他們臉上還有一個屏幕,那會毀了你的視力。”就如他說所的那樣,沒人愿意整天把一塊屏幕綁在臉上,并且 AR/VR 相關設備所帶來的不適感,更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盡管 AR/VR 等被業內炒得火熱,但其產業成熟度(技術、渠道、市場、供應鏈等)遠不及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產業。
當然,想要被稱為“下一代平臺”,軟硬件結合是基本條件。內容現在也是 VR/AR 領域短板之一。目前,國內 AR/VR 內容產業一直受下游應用剛需不足、終端設備滲透率不足、優質內容不足等因素限制。對于商家來說,如果沒有足夠的土壤,即使投入也是前期的試水,也不會形成商業化規模效應。
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
“你愿意投資羅永浩么?”
雖然老羅被戲稱為“行業冥燈”,不過很多投資人回答鉛筆道這個問題時,依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并且投資邏輯基本都是羅永浩這個“人”。
很多人評價羅永浩:生命不息,創業不止。
這也是老羅令人佩服的一點。他自己曾透露過,2016 年下半年錘子在“瀕臨”倒閉的情況下,想了很多后路,甚至還寫了“遺囑”。不過哪怕真到錘子倒下的那一天,他也選擇扛下了一切惡,并成功上演一出“真還傳”。
他曾自述道,如果不是因為欠了別人的債,他創業永遠不會把賺錢當作第一位的考量。為社會創造價值,把世界變得更好,推動人類進步……才是目的。
羅永浩自稱是一個還“掙扎在奮斗道路上的理想主義者”,可理想主義者在成功之前,通常都很孤獨。其實他自己也清楚,一般來說,愿意支持創業者去追求遠大目標的投資者,不是因為支持理想主義,而是因為他們傾向于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不愿意支持創業者去追求遠大目標的投資人,不是因為他們不支持理想主義,而是因為他們傾向于投資低風險——穩定回報的項目。
無疑,羅永浩籌備良久的科技行業創業就是下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在有的投資人看來,老羅所謂的“下一代平臺”屬于賺錢能力存疑,行業風險未知甚至偏高的狀態。
比如說 VR 行業,之所以會給人一種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覺,是因為其商業化變現路徑沒有打通,整個行業始終處于純燒錢的摸索期,現在即便元宇宙概念出現,亦然如此。與智能機、PC 不同,元宇宙現在的技術成熟程度還遠遠趕不上它的熱度。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技術研發實力將是決定誰能占領高地的最關鍵性因素,而這正是羅永浩所缺乏的。
既然冠以“下一代平臺”的名頭,那自然不能只是簡單的 VR 設備,而是更創新、更有想象空間、更有意義的產品。“這樣一來,攤子就會比錘子手機是大得多,風險也大得多,萬一失敗了,就不是 6 億的窟窿了。”一位投資人對鉛筆道表示。
當然,高回報的理論也是存在的。對比已經進入飽和狀態的手機市場,AR、VR 的相關概念雖然已經存在多年,但是卻沒有一家真正的標桿企業,而且在“元宇宙”概念熱炒下,有大量的投資者盯著這個行業,正在等著下一個目標的出現。如果像 Shaan Puri 所說的那樣,我們對屏幕的注意力能達到 90% 以上,那這無疑是一片藍海。
2022,帶貨主播羅永浩下線,科技創業者羅永浩重啟,希望能如他所說,我們下一代平臺上見。
?。?a href="http://www.dianayi.cn/website/">邯鄲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