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10月4日消息,近日《TIME》刊發了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此前接受采訪的報導,在采訪當中,劉德音再次回應了關于臺積電如何幫助改善車用半導體短缺的努力。
劉德音直言,車用半導體短缺造成車企大舉減產,很多車企“立即指責臺積電”短缺。“但我告訴他們,你是我客戶的客戶的客戶。我怎么能‘優先考慮其他人’而不給你芯片?”
劉德音在采訪中提到, 為了解決芯片短缺問題,團隊對不同的數據多重檢核(triangulate different data)以了解哪些客戶真正需要,哪些客戶在囤貨。“我們也在學習,因為我們以前不需要這樣做”,這也迫使他做出艱難的決定,推遲對被認為沒那么迫切需要的重要客戶的訂單。“有時客戶可能不滿意,但我們只需要為行業做最好的事情。”
為了解決車用半導體的短缺,臺積電已積極展開多項行動,除了調查客戶真實需求,也在快速拉高相關產能,支持產業。
依據臺積電今年7月法說會的說明,2021 年上半年已成功地將車用半導體產品的重要元件之一 的微控制器(MCU)產量較去 年同期提升約 30%。相較于 2020 年,臺積電計劃將 2021 年全年車用 MCU 產量提升近 60%,較 2018 年疫情大流行前的水準提升約 30%。
臺積電在9月的美國白宮半導體峰會上也提及相同說法,今年將車用MCU代工產量較2020年提升60%。
回顧過往,車用芯片短缺讓臺積電今年2月遭遇了各方巨大的壓力。過去在汽車大廠因經濟不景氣一度過度削減庫存也是一個因素,促使平均車用芯片交貨周期達15周。劉德音在訪問提到,“在全球芯片短缺的情況下,被送到工廠的比運用于產品的芯片還多,這意味著供應鏈中肯定有人在囤積芯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臺灣經濟部長王美花接受《路透社》專訪時也表示,雖然臺灣是車用芯片主要生產地,全球芯片荒下,臺灣廠商全力生產,但要解決問題,沒有辦法單靠臺灣。供應鏈的復雜,東南亞尤其馬來西亞工廠因疫情反撲造成產能不足,車用芯片短缺更嚴重。因馬來西亞企業有些臺灣企業不提供的封裝服務,車用芯片市場必須要馬來西亞封測廠的產能恢復才能緩解。目前馬來西亞封測廠的產能恢復已經有80%,相關廠商產能慢慢恢復后,相信車用芯片供應能逐步緩解。
(邯鄲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