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悟空”號于 2015 年 12 月 17 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經過 5 年多的平穩運行,已經完成全天區掃描超過 11 次,獲取了約 107 億個高能宇宙射線事例,先后獲得了宇宙線電子、質子、氦核等 TeV(1TeV=1 萬億電子伏特)以上能區精確的測量結果,在暗物質間接探測和宇宙線起源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暗物質粒子間接探測、宇宙線物理和伽馬射線天文是“悟空”號的三大科學目標。首批公開發布的數據為 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的伽馬光子科學數據(共計 99864 個事例),以及與其相關的衛星狀態文件,可通過國家空間科學數據中心(https://dampe.nSSDc.ac.cn)或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http://dgdb.pmo.ac.cn/dampe/)獲取。
“伽馬射線數據在暗物質間接探測研究中具有特殊的研究價值,一是源于伽馬光子不帶電荷,在傳播過程中不會被磁場偏轉,能夠更好地攜帶暗物質空間分布的信息;二是‘悟空’號衛星具有極高的能量分辨率,有望幫助研究者了解暗物質的性質。”“悟空”號伽馬分析組核心成員段凱凱博士介紹,伽馬射線數據還可用于深入研究活動星系核的黑洞噴流成分、脈沖星產生脈沖輻射的機制以及超新星遺跡對宇宙線加速的貢獻等豐富的天體物理過程。
后續,國家空間科學數據中心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還將持續發布伽馬光子科學數據,開展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及工具的研發,為公眾提供更多樣、更精細、更透明的數據共享與應用服務。
(邯鄲小程序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