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近日,中國兩大家電零售巨頭的日子似乎都不太好過,黃光裕帶著國美“真快樂”歸來,卻沒有產生多大的浪花,而張近東的蘇寧易購傳出再次出售股份。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京東618累計下單金額超3438億元,天貓也創新新紀錄。
這實際上就是中國零售市場的現狀,實體步履艱難,電商高歌猛進。一直以來,人們購物都只在線下實體店,逛街是日常的娛樂消遣之一。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商出現了,人們發現在線上買東西,選擇非常多,產品琳瑯滿目,貨比多少家都沒問題。最關鍵的是價格也有優勢,想要再低價格的產品都有。去線下逛街不但費時間,還不一定選到滿意的。
電商對實體零售發起過兩次“奇襲”,早在2003年,因為非典疫情,實體零售遭遇困境,很多門店關閉,這其中就包括劉強東的實體店,2004年,他轉型到線上開了京東商城,而2003年淘寶網成立。
隨后十幾年,在政策的扶持下,電商迎來了發展高峰,讓不少實體店遭遇暴擊,一些知名品牌也沒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紛紛倒下。而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快速崛起,成為了市值上千億美元的企業。
第二次是2020年的疫情,實體店又一次遭遇停業關門,不少門店沒能扛下去。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共有310萬個體戶倒閉關門。電商再次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馬云提出的新零售,盒馬、美團買菜、叮咚等等,快速搶奪線下超市、菜市場的市場份額。
電商讓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實體零售日漸衰落。曾經繁華的街道,如今變得冷冷清清,除了藥店、眼鏡店等暴利行業比較堅挺外,其它門店走馬觀花,不停地貼出旺鋪轉讓。
2020年全球電商平臺交易額排名,阿里巴巴以總成交額1.145萬美元排名第一,亞馬遜交易額為5750億美元,排第二;京東和拼多多排第三、第四,交易額分別為3790億美元、2420億美元。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電商巨頭林立,但在西方國家卻只有亞馬遜一個知名的電商平臺。相比中國的大力支持,蓬勃發展,西方國家對電商似乎普遍冷淡,不怎么支持,發展也沒中國快。
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西方國家雖然經濟發達,但人口規模小,市場不夠大。一旦電商對實體造成沖擊,將嚴重影響經濟發展。所以,他們對電商不太積極,可以發展,但實體還是主流。
其次,西方國家非常喜歡戶外活動,除了運動外,下班了逛街,逛超市,也是他們的活動之一,所以,還是比較青睞線下購物。西方國家的工作時間普遍比中國短,有些國家一天才工作五六個小時,剩下的時間就是線下消費,購物,聚會,開party等等。
因此,中國電商市場是西方國家的很多倍。早在2012年,電商大佬馬云和實體大佬王健林,就發出1億賭約,到2022年,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占比超過50%,馬云贏,否則王健林贏。數據顯示,2020年,電商占比達到30%,雖然到50%有點困難,但已經非常高了。
中國“宅經濟”正快速崛起,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下班,根本就沒心情逛街,連買菜都不想去。所以,電商成為了他們的首選,買衣服、化妝品,訂外賣,買菜等等,送貨上門,簡單便捷。
曾經繁華熱鬧的街道已經不在,電商依舊在快速發展。但實體零售難做,不只是受到電商的沖擊,不斷上漲的房租等成本,也是因素之一。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自我創新不足,跟不上時代發展,打敗實體店的只有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