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大眾集團對標特斯拉,甚至在內部制定“趕超特斯拉”的計劃,這些都不再是秘密。近日,這家傳統車企巨頭再一次與特斯拉“杠”上了。
大眾集團工會主席 Bernd Osterloh 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表示,大眾在電動汽車產量和軟件開發方面均有望超過特斯拉。他說道:
如果特斯拉開設三個工廠,每年電動汽車的產量大約 30-50 萬輛,那么,大眾的目標就是達到 90-150 萬輛的年產量。我們希望在 2023 年,甚至更早的時間里,實現這一目標。
目前,特斯拉正在柏林附近的格呂海德市建設新的電動汽車工廠,從 2021 年夏季開始,預計將有約 50 萬輛電動汽車從該工廠下線。
在 Bernd Osterloh 看來,大眾的模塊化電驅動平臺 MEB 為其提供了巨大的優勢,而且,這一平臺可以“制造任何品牌的任何車型”。
在雷鋒網看來,該平臺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大眾集團于 2018 年宣布的“到 2025 年生產 50 多種全電動車型”的計劃,同時,在資金方面,到 2023 年,大眾集團會投入 440 億歐元(約 3558 億人民幣)來幫助實現這一計劃。
據 Bernd Osterloh 介紹,今年上半年,德國交付大眾汽車中有十分之一都配備了電動機。他補充說,從 1 月到 7 月,大眾品牌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占總交付量的 2.4%,純電動汽車占比甚至達到了 6.3%。
鑒于電動汽車銷量不斷增長,大眾總部所在的沃爾夫斯堡的工廠或將進行改造,從而用于生產電動汽車。另外,相比起傳統燃油車,電動汽車的制造更簡單,需要的工人也更少。Bernd Osterloh 透露,目前,大眾集團已經制定了相應的削減成本的計劃,比如裁員 7000 人,其中就包括總部行政人員提前退休的舉措。
此外,Bernd Osterloh 表示,奧迪新任首席執行官 Markus Duesmann 將領導一個名為“Artemis”的工程團隊來追趕特斯拉在技術方面的優勢。出于相同的目標,大眾今年上半年已經新成立了軟件部門 Car Software Organization,將大眾所有的軟件業務都整合在一起。
Bernd Osterloh 說道:
特斯拉優勢在于他們已經在汽車中安裝了自己的軟件,并且可以通過這一途徑來收集數據,如果我們將自己的系統搭載上車,那么,我們也將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數據。
除了對大眾自身以及特斯拉發表相關的看法,Bernd Osterloh 還在采訪中提到了整個行業乃至德國正在面臨的危機。他呼吁德國政界人士進行第二輪經濟刺激計劃,“如果德國想保住工業化國家的地位,那么,這是一個基本決策。”
盡管大眾集團在多個層面與特斯拉“較勁”,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兩者之間又存在著微妙的“情誼”。
雷鋒網了解到,上周,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在德國進行了為期 3 天的旅程,與德國官員探討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建設問題。在返回美國之前,Elon Musk 與大眾集團 CEO Herbert Diess 進行了會面,并親自試駕了即將交付的大眾 ID.3(這款車被認為是特斯拉的直接競爭對手),參觀了尚未上市的大眾 ID.4。
在此之前,Herbert Diess 已多次在公眾場合表達對特斯拉以及 Elon Musk 的贊賞,比如,Herbert Diess 曾公開表示,特斯拉是汽車軟件領域的領先者;今年 7 月,Herbert Diess 則在社交媒體上表示,Elon Musk 取得了“不可能的”成果,他證明電動汽車可以盈利;最近,Herbert Diess 還預測特斯拉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
不過,關于雙方本次會面的細節并未流出,但有媒體猜測,雙方的會面旨在建立更深的合作關系。針對外界的猜測,大眾集團 CEO Herbert Diess 已在社交媒體 Linkedin 發布帖子澄清。他說道:
我想說清楚的是,我們只是在試駕 ID.3,并聊了聊天——不是在洽談交易或合作事宜。
(邯鄲做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