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3 月 3 日,針對“減配門”事件,特斯拉中國回應稱,部分國產 Model 3 安裝了較低版本的車輛控制器硬件,這是供應鏈問題,等到供應鏈恢復,會免費為車主更換新硬件。
根據財新報道,兩種車輛控制器硬件雖然有 1000 元左右的成本差異,但當前不會帶來使用體驗上的影響。不過,有相關法律專家認為,車輛實際配置與隨車資料標注不符,依然會使特斯拉面臨法律風險,甚至有欺詐嫌疑。
特斯拉稱,采取這一“權宜之計”,主要是希望盡快交付產品。
對特斯拉而言,在中國市場盡快交付有競爭力的產品至關重要。當下而言,特斯拉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工廠開工,保證交付量;長期來看,特斯拉也正在以降低成本和價格的方式,增強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
2 月 27 日,Electrek 網站報道稱,特斯拉正計劃大規模量產一種“廉價”電池,每千瓦時的成本要下降到 100 美元。目前國產 Model 3 搭載的電池容量為 60kWh,成本大約為 111 美元/kWh(數據來源瑞銀報告),如果上述新型電池實現量產,國產 Model 3 的價格或許將再降 9.9%。
不完全統計,通過縮減線下直營店數量、本土化生產、成功進入新能源車推薦目錄等操作,特斯拉 Model 3 經過逾 10 次價格調整,已下探至 30 萬元區間。
興業證券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甚至預測,采用本土供應鏈后,國產 Model 3 將擁有 27%-34% 的降價空間,起售價或許將降至 19.7 萬元。
2019 年 3 月,因為頻繁降價引發眾多車主不滿,進而集體維權、抗議,特斯拉一度被送上熱搜。對此,特斯拉 CEO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卻似乎并不在意,他依舊在想盡一切辦法尋求降本之道。
因為,這是特斯拉大舉開拓中國市場的前提。
特斯拉掀起“價格戰”
2018 年 11 月,Model 3 以進口車身份在廣州車展正式公布售價,長續航全驅版基礎售價 58.80 萬元,高性能全驅版基礎售價 69.80 萬元。僅數日之后,特斯拉官方便分別下調了兩款 Model 3 的價格,官降后,Model 3 售價 54.00 萬-59.50 萬元。
首次官降后還不足一個月,好消息再次傳出。由于中美暫停加征關稅,Model 3 起售價跌破 50 萬元,售價區間為 49.90 萬-56.00 萬元。
在大本營美國,由于美國聯邦電動汽車稅收減免,特斯拉同樣采取了降價措施,自 2019 年 1 月 2 日起,特斯拉在美國銷售的 Model S, Model X 和 Model 3 三款車型的售價同步降低 2000 美元。
如果說源于政策調整而降價算被動降價,那么馬斯克還在尋求主動降價的方法。
2019 年 2 月底,馬斯克在內部寫了一封公開郵件,表示將對銷售與營銷進行評估,未來幾周開始關閉店鋪。今后的銷售工作將全部轉移到線上。
此舉為特斯拉節約了不少成本,中國消費者也因此受益,進口 Model 3 再次官降,起售價低至 40.70 萬元。
降價為特斯拉帶來的是銷量顯著增長。
在 2019 年第一季度銷量公告中,特斯拉宣布交付量約為 6.3 萬輛,同比大增 110%。其中,售價更親民的 Model 3 儼然已成為銷量支柱,共交付 5.09 萬輛,占整體銷量比重為 80.8%。
此后,Model 3 仿佛便開啟了“降降降”模式。今年 1 月,Model 3 的起售價被拉低至 29.905 萬元。中國市場也沒有辜負期望,成為特斯拉最倚重的海外市場。
2020 年 2 月 13 日,特斯拉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顯示,2019 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營收同比大增 69.55%,達到 29.79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208 億元),這個數字在 2018 年為 17.57 億美元。
而特斯拉似乎也有意將降價進行到底。
2 月 27 日 Electrek 網站報道稱,特斯拉正在努力將電池成本降低至每千瓦時 100 美元,并盡力實現批量生產。并且,特斯拉有意在中國上海工廠生產自己研發的電池。綜合兩個消息,Model 3 的降價并沒有到盡頭。
另外,此前特斯拉曾透露,目前下線的國產 Model 3 零部件國產率為 30%,在不斷增加國產零部件供應后,今年年中特斯拉零部件國產率可達 80%,年底可實現 100% 國產化。
于是,Model 3 的降價幅度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可能會降低至 25 萬元。”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接受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采訪時預測道。
其實,推進本土化、實行降價策略幾乎是所有品牌進入一個海外市場之后的必經之路。曾統領豪華車市場多年的奧迪便通過國產戰略將入門價格拉低至 20 萬元,奔馳、寶馬相繼效仿,逐漸拉近與奧迪的距離,甚至在近幾年超越奧迪。
降本或許是新能源車的必然選擇
崔東樹認為,新能源汽車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降低成本,把最終售價降到與燃油車同等水平,消費者愿意將兩者同時納入考慮范疇,才是新能源車生命力所在。
2019 年,德勤發布的一份電動汽車報告稱,2022-2024 年電動汽車市場將達到臨界點,純電動汽車的擁車成本將與燃油車接近。
因此,電動汽車的價格還會下降,特斯拉只是走在了前面。
李堯是一位特斯拉銷售人員,自稱是“一個狂熱而又理智的特斯拉粉絲”。面對問題“如果特斯拉 Model 3 降價到 25 萬元意味著什么?”李堯首先向未來汽車日報表達的是擔憂,“可能特斯拉不再需要銷售了。”因為,“能接受這個價格區間的顧客數量將會以無法想象的量級增加。”
李堯為潛在的消費者算了一筆賬,電動汽車天然的優勢是后期使用成本極低,就算只用最貴的超級充電樁充電,平均一公里費用大概是兩毛錢,通常家用代步車每年行駛兩萬公里,所需電費大概 4000 元,加上保養等費用,基本可以與一輛售價 15 萬元左右的燃油車持平。
因此,目前不選擇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購車成本太高。
“你可能想象不到目前 Model 3 售價 29.905 萬元,每天有多少客戶是自己直接在網上下訂的。如果真降價到 25 萬元,憑借車主之間口口相傳+網上直營模式+信心保障計劃,足以維持基本的銷售業務。到時候不用說銷售,估計特斯拉體驗店都可以關閉一半。如果降價至 25 萬,我應該要開始找下一份工作了。”
來源:特斯拉官方微博
是否需要關閉體驗店,或許不是特斯拉的最大困擾,重要的是如何保障車主的售后服務體驗。
一位上海的特斯拉車主在社交平臺抱怨,上海有很多超充站一到下午就開始排隊,現有的服務中心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如果 Model 3 銷量鋪開,真擔心售后服務能否跟得上。”
威爾森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 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銷量暴漲 138.7%,幾乎相當于蔚來、威馬、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的銷量總和。
銷量遠超蔚來,服務中心網絡卻相形見絀。這位車主的擔憂不無道理。
2019 年 7 月,特斯拉曾發布計劃稱,將在中國市場增加 34 家服務中心,為用戶提供售后服務,屆時服務中心總數將突破 60 家。而蔚來汽車內部人士向未來汽車日報透露,蔚來在國內設置的服務中心以及授權服務中心總數已達到 169 家(包括 24 家蔚來服務中心,覆蓋 21 個城市;145 家授權服務中心,覆蓋 114 個城市)。這個數字幾乎是特斯拉規劃目標的三倍。
不過另一位北京的特斯拉車主卻并不擔心。38 歲的趙軒昂三年前買了一輛 Model S,“北京的超充站挺多的,完全不用排隊,而且陸續還有新建的。”
至于降價是不是會拉低品牌形象,趙軒昂也很坦然,“Model 3 是入門級車型,低配置又是國產車,便宜很正常。”
沒人能夠預測,馬斯克下一次玩“價格陽謀”是什么時候,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特斯拉,還會比現在更加便宜。
(邯鄲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