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簽署了他最后的遺囑,將財產中的最大一份給了一系列獎項,即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初始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等五個獎項。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俗稱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所成立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隨著諾貝爾基金的收益變化,諾貝爾獎的獎金有所浮動。
2001年至2011年的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2012年至2016年因基金收益下降,獎金下調為800萬瑞典克朗。2017年,基金財務狀況好轉,獎金改為900萬瑞典克朗(約合654萬元人民幣)。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五年得主
2018年,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杰哈•莫羅(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里克蘭(Donna Strickland)獲獎,理由是“在激光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里•巴里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
2016年,三位英美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邁克爾•科斯特利茨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
2015年,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與加拿大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獲獎,理由是“發現中微子振蕩現象,該發現表明中微子擁有質量”。
2014年,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獲獎,理由是“發明了藍色發光二極管(LED),并因此帶來的新型節能光源”。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112次:
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2次。其中有六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根據組委會的章程,如果候選人的貢獻沒有達到要求,那么獎金將被留至下一年。如果第二年仍然沒有合適人選,獎金將被加入到基金會的初始資金中。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諾貝爾獎較少頒出。
210人:
1901-2016年,共210人次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美國物理學家John Bardeen(約翰•巴丁,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因晶體管效應和超導的BCS理論在1956年、1972年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5歲:
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William Lawrence Bragg,獲獎時是25歲。1915年,他和他的父親William Henry Bragg同時獲獎。
96歲:
2018年,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以96歲高齡獲獎,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的最年長者。
3位女性:
歷史上曾有3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居里夫人”瑪麗•居里(Marie Curie)、德裔美國物理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和2018年的得主唐娜•斯特里克蘭。
其中,瑪麗•居里兩度獲得諾獎。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于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居里夫人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邯鄲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