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北京 9 月 24 日電提到金星,映入我們腦海中的可能是一幅末世般的煉獄景象!而一項新研究表明,在 20 億—30 億年間,金星可能擁有一個完美的宜居環境,生命或有足夠的時間在此繁衍生息,但 7 億年前劇烈的氣候變化,使金星大氣層變得異常稠密和炎熱,也使其從一個宜居星球變成一個寸草不生的煉獄。
1978 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先驅者”號金星探測器發現的證據證明,這顆行星表面可能曾有過淺海。隨后幾項研究對其表面和大氣進行了調查,揭示了它從一顆“類地行星”變成“地獄”的新細節。
據美國太空網 23 日報道,在新研究中,NASA 研究人員進行了 5 種模擬,顯示了不同的水覆蓋水平。歐洲行星協會的聲明稱,所有 5 次模擬都表明,在大約 30 億年間里,金星上的溫度一直介于 20℃—50℃之間。
從 42 億年前開始,金星經歷了一段快速冷卻的時期。隨著金星不斷演化,硅酸鹽巖石會慢慢地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鎖在金星的地殼中。歲月靜好中,時光流向 7.15 億年前,彼時,金星的大氣層很可能已經被含微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氮氣所占據。
研究人員之一邁克爾韋·韋說:“在穩定的氣候條件下,金星可以支持液態水的存在,進而可能支持生命存在,但一次事件徹底改變了它。”
金星上突然發生了一次重大事件,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儲存在金星巖石中的二氧化碳被大量釋放出來。結果,金星大氣層變得太密太熱,使生命無法生存。模擬表明,如果金星沒有經歷這次事件,它今天可能仍然適合居住。
研究人員稱,這次事件可能與金星的火山活動有關:隨著巖漿和熔融巖石涌向金星表面,大量二氧化碳被釋放到大氣層。如果巖漿在到達地表之前已經凝固,就會形成一道屏障,阻止氣體被重新吸收。
地球可謂與其“同病相憐”——西伯利亞圈閉是近 5 億年來已知的最大的火山活動之一,這一事件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有毒的溫室氣體,導致物種大規模滅絕。
韋說:“我們需要更多任務來研究金星,更詳細地了解它的歷史和演變。但我們的模型顯示,金星過去可能是宜居的,而且與我們今天看到的金星截然不同。”
(邯鄲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