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王光旭副研究員領銜的一個團隊,新近利用古生物學和碳同位素地層數據,高精度還原出 4 億多年前奧陶紀末期生物大滅絕的發生過程。
發生在 4 億多年前奧陶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是地球歷史上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這次大滅絕重創海洋生態系統,當時 85% 的海洋生物物種滅絕,生物群落結構瓦解。
此次研究中,科研團隊系統總結了奧陶紀末期全球各板塊底棲動物的演化規律,結合生物地層數據和碳同位素地層數據,在更高精度的綜合地層框架下,科研人員也理清了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的發生經過。
“我們發現,大滅絕發生的準確時間是距今 4.45 億年前,這與南極岡瓦納冰蓋的大規模形成時間吻合。當時氣候變冷、冰蓋形成很可能就是導致海洋生物大面積消失的主要原因。”王光旭說,到 4.44 億年前,氣候波動依舊存在,這造成了海洋動物群的更替,珊瑚、海綿等一些動物類群的多樣性甚至明顯增加。到 4.43 億年前,隨著氣候環境的整體恢復,海洋生態系統開始全面復蘇。
相關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國際地學頂級期刊《地球科學評論》上。
(邯鄲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