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據《日本經濟新聞》4 月 2 日報道,日本與歐洲的政企學將聯手,面向下下一代通信標準“后 5G”啟動共同研究。共同研究由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川西哲也主導,歐洲的大學、NEC(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國電信公司等將參與其中。
據悉,后 5G 技術的通信速度將達目前普及的通信標準 4G 的 1000 倍以上,一張藍光光碟的高畫質電影可在 2 秒鐘內下載完。在 5G 領域,中國等國大幅領先,日本力爭通過后 5G 技術實現反攻。
移動通信自 1980 年代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問世后,保持著每隔 10 年更新一代的節奏。據日本總務省的數據,通信速度在 30 年里提高至約 1 萬倍,2018~2020 年新一代通信標準“5G”將在全球普及。
而作為 5G 的下一代通信標準“后 5G”,研究團隊將挑戰使用頻率為 300GHz 的電波開發無線通信技術。與 5G 使用的 28GHz 相比,信息量可達 10 倍以上。
在日本和德國主導下,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已經決定將 300GHz 作為與無線 LAN 等相同的標準之一用于短距離通信。要實現這一用途,需要對高頻率信號進行擴大和處理的技術以及開發處理信息的半導體。
據報道,共同研究將活用歐盟的尖端技術開發項目“Horizon 2020”和日本信息情報研究機構的研究預算。將把早稻田大學和 NEC 等日方擁有的頻率增幅和信號處理技術與德國電信等歐洲掌握的高頻率半導體線路的技術融合起來。
研究團隊在德國進行的預備試驗中,嘗試使用 70GHz 和 240GHz 帶寬的電波進行通信。在斯圖加特大學內相隔 850 米的建筑物之間,確認達到設定目標的約 60% 的通信速度。今后將致力于提升頻率、距離和通信速度。將于 2021 年之前通過固定基站之間的通信進行試驗,積累經驗和線索。還計劃實施實時的數據傳送以及實際的聯網試驗。
報道稱,目前面臨的課題是通信區域變小。電波頻率越高越接近光的性質,電波難以到達遠處。因此較目前將需要更多的基站。基站之間將不使用光纖,而是使用研究團隊開發的無線通信來接連,以降低成本。川西教授表示,“未來將和照明一樣,能夠以低成本設置小型基站”。預計后 5G 技術將在 2030 年代推向實用化。
在超高速無線通信系統、新一代通信標準 5G 領域,全球通信設備巨頭掌握著主導權。據英國 IHS Markit 統計,從移動基站 2017 年的全球市場份額來看,中國的華為技術以 27.9% 位居首位。之后是瑞典的愛立信和芬蘭的諾基亞等。排名靠前的企業獲得了 5G 設備的商用合約。
日本企業方面,雖然富士通和 NEC 等在開展通信設備業務,不過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僅為1% 左右。目前在 5G 技術開發方面落后于人。日歐開展的共同研究力爭通過下下一代的“后 5G”技術開發實現反超。
研究開發的關鍵在于電波的高頻率化。這對于提高通信速度和確保電波帶寬來說不可或缺。日本企業在高頻率電子零部件領域握有很高市場份額。川西教授表示“為對抗全球企業,有必要從現在開始面向后 5G 時代推進研究”。將發揮日本的強項,力爭借助后 5G 技術實現逆襲。
(邯鄲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