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歷經四年時間、耗資 20 多億美元,OneWeb 終于將計劃中的 650 顆全球互聯網衛星集群中的前六顆,順利送入太空、并抵達既定的軌道。太平洋時間1:37,火箭從蓋亞那太空中心發射升空,OneWeb 在官網上提供了流媒體直播。除了 OneWeb,世界上還有多家企業,希望參與到這個有待進一步開發的行業中來。
據悉,OneWeb 計劃向大約 1100 公里的近地軌道上,發射總共 900 顆全球互聯網衛星(初步已定下 650 顆),旨在向全球任何地方提供實惠且優質的衛星寬帶接入服務。
說到這,你是否覺得有點耳熟?那是因為,SpaceX 早就提出了 Starlink 的愿景,規劃的衛星數量比 OneWeb 更多。
此外 Ubiquitilink 本周剛宣布,其獨特的技術,將不再需要基站和波束衛星的中轉,就能直接向普通電話提供接入服務。
而 Swarm 希望建立一個較小的衛星集群,以實現低成本的互聯網接入。
在一眾希望涉足該領域的企業中,不乏財大氣粗的軟銀、維珍銀河、可口可樂、巴蒂集團、高通、空客等行業翹楚。
不過,為了實現這個宏大的目標,OneWeb 其實經歷了諸多重大的考驗,跳票延期也在所難免。
其原計劃在 2019 年底部署到位,但目前看來是無法達成的。首先是衛星需要繼續擴大產能,其次是要為衛星的發射和改進籌措資金。
根據最新的時間表,OneWeb 期望在 2020 年開啟演示,并在 2021 年為客戶提供 24 小時全球網絡覆蓋。
據報道,每顆衛星的成本約為 100 萬美元,是 2015 年預計成本的兩倍。僅計算生產和測試成本(不算發射),預算就已經飆升 10 億美元。
上個月的是偶,軟銀 CEO 阿德里安·斯特克爾(Adrián Steckel)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稱:“該項目的成本,可能昂貴得令人難以置信”。
除了呼吁加大投入,該公司還與 Talia 達成了合作,希望從 2021 年開始,為非洲和中東地區提供基于 OneWeb 全球互聯網衛星的接入服務。
據悉,聯盟號一次能夠攜帶超過 30 顆 OneWeb 互聯網衛星,意味著 650 顆衛星只需 20 次左右即可全部完成投放。
然而在首次發射的時候,OneWeb 還是相當保守了選擇了其中 6 顆。該公司代表稱,此舉旨在驗證衛星的概念設計和端到端系統。
如果初期實驗進展順利,OneWeb 將陸續投放其余 600 多顆全球互聯網衛星。
(邯鄲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