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東南亞最大的兩家網約車公司要正面開戰了。
東南亞打車 APP Grab 和 Go-Jek 的累積下載量均已突破 1 億大關。兩家公司都獲得了國際大公司的投資,市值居東南亞前列,甚至兩家公司的 CEO 都曾就讀同一所大學——哈佛商學院。
2019 年,兩家公司將在東南亞全面擴張,正面開戰。除了核心打車業務,各類附加產品和服務也將成為戰場。
總部位于新加坡的 Grab 成立于 2012 年,在收購美國網約車鼻祖 Uber 在當地的業務后,其業務已遍及八個東南亞國家。
Go-Jek 發展也很快。自 2010 年成立后,Go-Jek 一直守著印尼市場,直到去年才宣布斥資 5 億美元在東南亞擴張。幾個月后,Go-Jek 打入越南,與 Grab 開展直接競爭。
Go-Jek 啟動國際擴張較晚,這意味著它不得不面對東南亞對網約車行業日益嚴格的監管。上周,菲律賓就因對外資所有權的顧慮將 Go-Jek 拒之門外。
不過,Go-Jek 在去年年底進入了泰國市場。盡管處于劣勢,Go-Jek 的野心并未被削弱。如今,它正深入“野獸之腹”,在 Grab 主場發起攻勢。去年 11 月,Go-Jek 在新加坡面向部分用戶啟動試運行,今年 1 月 10 日,Go-Jek 的服務在新加坡全面開放。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創新和城市交通中心,我們希望讓這個城市國家的網約車用戶有更多選擇,”Go-Jek 總裁 Andre Soelistyo 在解釋公司進軍新加坡的一份聲明中稱。
Go-Jek 的策略包括提供:提供比 Grab 更低的價格,以及從 Grab 的司機隊伍挖人。Go-Jek 的服務價格比 Grab 低 10-30%。司機們似乎也認為 Go-Jek 開出的條件很有吸引力:“我從 Grab 跳到 Go-Jek 是因為 Go-Jek 給司機的傭金更高,”一位六月初從 Grab 跳槽到 Go-Jek 的司機表示。
和 Grab 一樣,Go-Jek 也在嘗試用電子支付等打車以外的附加服務吸引消費者和司機。目前,Go-Jek 正擴大其在新市場提供的服務種類。在越南,Go-Jek 與越南工商銀行(VietinBank)合作,提供電子支付服務。公司還與新加坡的星展銀行--東南亞借貸總額最高的金融機構之一--達成了“戰略合作”,計劃在新加坡也推出類似服務。
為了給擴張提供更多“彈藥”,Go-Jek 正尋求著名投資機構和合作伙伴的支持。據稱,公司即將完成一筆 20 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現有投資者谷歌、騰訊、京東等。據多家媒體報道,這輪融資將讓 Go-Jek 的市值上升至 90 億美元。
Grab 或許感到了危機,但并沒有表露出來。
“我們在每個國家都有競爭對手,成立六年多來,一直有競爭對手進入市場,最后又銷聲匿跡,”Grab 的一位主管去年 12 月對媒體說。“即便 Go-Jek 開始在東南亞擴張,于我們而言也沒什么不同。”
行業觀察家指出,若想在新加坡對 Grab 造成威脅,Go-Jek 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資源。“面對 Grab 這樣已經占據主導的競爭對手,搶奪市場份額很難,除非……Go-Jek 愿意燒更多的錢,”新躍社科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運輸經濟學家 Walter Theseira 表示。
“Go-Jek 必須吸引一大批司機和上班族,才能提供可持續的高質量服務,這能否在不提供高額補貼的前提下實現,我們不得而知,”他補充說。
Theseira 指出,與當地出租車公司合作“顯然是快速吸引大批司機和用戶的一種方式”。
不僅如此,作為后來者,Go-Jek 可能在整個東南亞地區都處于弱勢。Grab 早在 2013 年便進入菲律賓市場。對計劃攻克 Grab 主要市場的 Go-Jek 而言,菲律賓政府的禁令無疑是一個重挫。菲律賓監管機構認為,Go-Jek 的子公司 Velox Technology Philippines 不符合外資持股不得超過 40% 的要求。
Go-Jek 可能會在調整子公司股權結構后再次向菲律賓市場發起進軍。畢竟,它已經在其它市場遵從了當地政府對外資股權占比的規定——在 Go-Jek 的越南應用 Go-Viet 中,本國股東持有的股份就超過 50%。
不過,Grab 在菲律賓也面臨挑戰。盡管其對 Uber 的收購于去年得到批準,但由于擔心 Grab 在菲律賓形成壟斷,一年來,菲律賓監管機構一直對其密切關注。
其它國家的監管機構也采取了行動,有的還開出了罰單——新加坡以反競爭行為為由,對 Grab 和 Uber 處以了總計 950 萬美元的罰款。
在越南,Grab 還面臨當地出租車公司 Vinasun 的起訴。根據當地媒體的報道,后者指控 Grab 采取了不公平的商業手段。
然而,這些都沒有阻止 Grab 不斷擴張業務,增加合作伙伴和服務種類。
Grab 最近在新加坡上線了一項名為 GrabFamily 的服務,用戶支付一筆額外費用,便可通過該服務預約配有兒童座椅的車。而在泰國,為了招募更多司機,提升司機留存率,Grab 還撥款 100 萬泰銖(3.12 萬美元)作為司機子女的獎學金。此外,Grab 還計劃在 2019 年招募 1000 名工程師,把人工智能等技術利用起來。
Grab 打算于今年推出在線醫療和轉賬等新服務。公司上周宣布,將與中國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成立合資企業,向 Grab 的用戶和司機提供金融產品。
Grab 去年投資了印尼財團力寶集團開發的數字支付平臺 Ovo,還與泰國的開泰銀行(Kasikornbank)達成協議,通過其 APP 在泰國提供支付服務。去年 5 月,Grab 又與馬來西亞的馬來亞銀行(Malayan Banking)達成合作,9 月,越南的數字支付服務 MOCA 也成為其合作伙伴。
和 Go-Jek 一樣,Grab 也在尋求更多資金支持。去年 6 月獲得豐田汽車 10 億美元的投資后,Grab 的估值已達到 110 億美元。Grab 此前計劃在 H 輪融資 30 億美元,不過,據傳因為日本軟銀集團和沙特基金共同成立的“軟銀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正考慮追加 15 億美元投資,這一數字已經加碼到 50 億美元。
對投資人而言,吸引他們的不僅僅是 Grab 和 Go-Jek 作為打車服務公司的擴張潛力,還有兩家公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超級應用”的野心。從出行服務到金融產品,從電商到快遞服務,他們都想成為無所不包的服務提供商。Cento Ventures 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 年上半年,東南亞 83% 的融資集中在四家公司,其中兩家就是 Grab 和 Go-Jek。
分析人士指出,加劇的競爭和更加多樣化的服務意味著它們需要更多的資金,這增加了它們在今年進一步融資和尋求合作的可能性。
不過,兩家公司都不畏懼挑戰。“我們的擴張進行得非常順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 Go-Jek 運營模式的優勢,”Go-Jek 的 CEO Nadiem Makarim 于最近表示。與此同時,Grab 的 CEO Anthony Tan 也在其最近發布的一條領英狀態中表達了對未來的信心:“2018 年是成就頗豐的一年,但 2019 年會更好。”
目前看來,Grab 似乎比 Go-Jek 更勝一籌。不過,分析人士指出,來自印尼的 Go-Jek 是唯一一個有能力挑戰 Grab 在東南亞統治地位的玩家。
終于,Grab 擁有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邯鄲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