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印尼 Go-Jek 初版駕駛應用昨天在新加坡上線,將戰火燒到主要競爭對手 Grab 的大本營。據稱,Go-Jek 測試版應用會首先向少量消費者開放,再隨測試的進展逐步擴大覆蓋面。
今年 3 月,Grab 同意收購 Uber 在東南亞的業務,消除了主要的競爭對手,進一步加強對新加坡市場的鉗制。Uber 離開之后,用戶對打車漲價、遲到和失誤的抱怨日漸增多,而司機則對收入降低表示沮喪。因此,很多消費者和司機都期盼著 Go-Jek 的到來。
新加坡居民 Benjamin Roberts 對 Grab 取消優惠、提高收費頗有微詞,他說:“新加坡巴不得馬上再有一家網約車競爭對手”。Go-Jek 首席執行官 Nadiem Makarim 表示,公司將通過一些促銷活動打開新加坡市場,但未透露具體時間。Makarim 曾表示:“現在正是需要重新平衡市場的時候,要實施更多有利于消費者和司機的優惠政策,加大競爭力度”,“不過,我們不會開展惡性競爭,畢竟最大的問題不是價格,而是我們如何對待司機”。
Grab 和 Go-Jek 是東南亞最有價值的兩家公司。根據市場調查公司 CB Insights 的數據,Grab 估值達 110 億美元。據稱,Go-Jek 今年的營收將突破 50 億美元。
有的公司填補了 Uber 離開以后留下的市場空白。由于消費者轉而尋求其他平臺,新加坡最大的出租車公司 ComfortDelGro 坐收漁利。6 月 5 日,其股價飆升至每股 1.82 美元,較 2017 年低點增長 33%。彼時,Grab 和 Uber 正通過折扣爭奪市場。
7 月,一家名為 MVL Foundation Pte 的網約車公司推出 Tada 應用。由于口碑優良,已簽約 23000 名司機,吸引了 15 萬用戶。相比 Grab 從司機收入提成 20%,MVL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Kay Woo 表示:“我們自始至終都會聽取司機的意見,而且不會從司機收入中抽成。司機就是我們公司的推廣人員。”2015 年,Go-Jek 推出移動應用程序,人們得以在擁擠的雅加達坐上廉價的摩托車出租。從那時起,Go-Jek 成為印尼家喻戶曉的著名企業。除共享打車服務外,Go-Jek 還經營著印尼最大的食品配送業務,而且是領先的數字錢包提供商。如今走出國門,則標志著 Go-Jek 的發展取得重要成果。Grab 首席執行官陳炳耀則表示,競爭將推動公司做出改善。
周二,陳炳耀表示:“問題是,誰能做得更漂亮?不是說哪家財大氣粗,扛得住往里猛砸錢,搞補貼、搞優惠。雖然我肯定大家倒是都這么想的,但其實是說競爭更多,更有效了。這才是讓每家企業都保持誠信、追求創新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