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yè)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近日,有消息稱QQ號可以注銷,雖然這項功能很快就下線,騰訊方面也聲稱是QQ團隊對QQ賬號注銷功能的灰度測試。但注銷QQ號卻引發(fā)了不少熱議——在微信(邯鄲微信開發(fā))溝通的當下,你有多久沒登陸QQ了?你會注銷它嗎?
楊倩是一名80后,她的QQ簽名是:“QQ人數(shù)已滿,請加微信。”
她的QQ只有7位數(shù),Q齡有17年。有多久沒登陸QQ?她自己也想不起來,“還是微信找人更方便些”。
曾有一段時間,這個QQ號因太短頻頻被盜,楊倩每一次都成功找了回來。雖然使用率不高,但楊倩覺得QQ里有自己青春的印記,“雖然很多人都不聯(lián)系了,但還在好友列表里,也是保存著一份記憶吧”。
楊倩2001年就注冊了QQ,那年她剛上初二,第一次接觸即時聊天工具。那一年,騰訊QQ在線用戶成功突破100萬大關,注冊用戶數(shù)增至2000萬。但楊倩卻不知道和誰聊,一方面她所在的三線小城市里連電腦都尚未普及,另一方面彼時人們更熱衷于在網(wǎng)吧聊BBS——因為更熱鬧些。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里,楊倩的QQ好友列表里都只有她一個人。
2003年,楊倩擁有了自己的電腦。同年9月,QQ用戶注冊數(shù)升到2億。她的同學們也都開始每人都有QQ號,楊倩還記得,當時自己取的網(wǎng)名里夾雜了英文和奇怪的符號,“那個時候,最期待喜歡的男生上線,上線QQ會有咳嗽聲,我媽還以為是我咳嗽”。
QQ秀一度吸引大批用戶
在QQ里,楊倩印象最深的就是QQ秀,盡管現(xiàn)在看起來頗為幼稚,但當年她可以花一下午的時間來裝扮,“天天穿校服嘛,就想著把QQ秀穿得好看一點,這樣給別人的印象也好”。
“中二、分組不可見、為賦新詞強說愁”,這是90后女孩程琪的QQ印象。2005年,超女正火,為了給何潔投票,她才注冊了人生中第一個QQ號。
之后,程琪加入了多個QQ粉絲群,“我當時在群里還挺活躍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這里面了”。
像程琪一樣活躍在QQ上的人不在少數(shù),2005年, QQ的同時在線人數(shù)首次突破1000萬。也正是在這一年,QQ空間、QQ寵物、QQ音樂等一系列QQ的附屬產(chǎn)品正式誕生。
其中,QQ空間也成為最受歡迎的產(chǎn)品之一。發(fā)說說、寫日志、上傳QQ相冊,QQ空間也成為90后們展示自我、進行社交的平臺。
“當時還在QQ空間里設了好幾個星標朋友,也給那會喜歡的男生設置了分組,吐槽他的時候就設置分組不可見。”程琪說,當時覺得沒什么,現(xiàn)在想起會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QQ空間里,存著不少人青春的回憶
彼時,裝扮QQ空間也成為很多人熱衷的事情,非主流、殺馬特等風格興起,一度還成為90后們的性格標簽。如今,最后一批90后都已成年,非主流被“佛系”代替,QQ空間也早已成為了00后們的天下。
“最后一條是2015年的4月23日,寫的內(nèi)容是跟小伙伴們說一聲,我還活著。”程琪說。
近日,騰訊公布的2017年四季度財報中寫道,年齡為21歲或以下用戶的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并且彼等的每個用戶使用時間亦增加,表明QQ在年輕用戶中有較高黏度。
孫瑾是00后,在她看來“微信是上一輩用的”。她和小伙伴們幾乎都因為玩游戲注冊的QQ,這個被80、90后遺忘的聊天工具迅速成為了00后的據(jù)點。孫瑾坦言:“QQ功能全,好玩,同學們互相也可以看到誰在線,而且大家在空間和說說里的話都很真心,不像微信朋友圈,太多雞湯。關鍵是我爸媽不玩QQ呀!”
最后一次登錄QQ是什么時候?孫瑾笑著拿出手機,“我一直都掛著的,老師有什么通知也是在班級群里,大家也方便看。”
其實,從80后、90后到00后,QQ空間里的生活記錄,從青蔥到逐漸成熟的照片,躺在通訊錄里的好友,偶爾更新的老友近況……“就像一個日記本,不會選擇注銷,反而會更加珍惜。”楊倩如是說。程琪也一樣,在她看來QQ早已不單單是一個即時聊天工具,還承載著一代人的青春回憶,“雖然說微信(邯鄲微信開發(fā))溝通很方便,但如果有天想找以前的同學,可能還是要回到QQ上”。(受訪對象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