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無論是微信(邯鄲微信開發),還是支付寶,在高速“無感”支付這場競爭中,并不僅僅是雙方之間的競爭,是與ETC較量的三角戰。盡管在便捷性方面微信和支付寶的“無感”支付占據優勢,但最后誰能勝出還是一個未知數,畢竟ETC市場份額目前還是比較大的。
春節前,微信和支付寶在公交領域短兵相接,刷手機就可以乘車的新方式,徹底顛覆了公交出行保守多年的付費模式。日前,一場市場爭奪戰再次上演。不同的是,這次微信和支付寶選擇高速通行收費這個應用場景展開了激烈的角逐。
來自媒體的消息稱,微信和支付寶同時宣布:啟動高速“無感”支付。在改變了公交乘車交費模式后,移動支付試圖顛覆多年一成不變的高速收費模式。目前,高速收費除了窗口收費外,還有自動化程度較高的ETC模式。相比之下,“無感”支付更具顛覆性。
所謂“無感”支付,是指車輛通過高速公路時,既不需要停車領卡,也不需要停車交費。只要通過微信或支付寶,綁定車牌號后,車輛上高速后,攝像頭掃描車牌號并記錄,下高速時車牌自動識別,系統完成扣費。不難看出,微信和支付寶所倡導的“無感”支付模式,更加便捷,可以大大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另一方面,“無感”支付也能提升用戶體驗。
對于微信和支付寶而言,高速收費是一個新的競技場。在高速收費模式創新變革上,微信和支付寶分別選擇了不同的陣地。其中,微信與山東高速合作,打響了“無感”支付的第一槍;而支付寶則選擇了河南作為“無感”支付的試驗田。從技術角度來看,微信與支付寶的解決方案可以說是大同小異。未來,誰能贏得這一場戰爭,很大程度取決于用戶體驗。
作為一個全新的支付場景,高速“無感”支付體驗,不僅涉及準入門檻,還涉及到開通方法和流程等多個環節。以支付寶來說,用戶要想開通“無感”支付,只需要開通免密支付,然后再綁定自己的車牌號碼就可以了。不過,支付寶信用分550分以上才能開通“無感”支付,這個門檻還是有點高的。相比之下,微信的“無感”支付目前沒有門檻。
在安全性方面,支付寶喊出出錯全額賠付的口號,微信方面并沒有提及。對比微信和支付寶的高速“無感”支付就會發現,兩者高度相似。在這種情況下,微信和支付寶角逐高速收費,誰會勝出呢?
事實上,微信和支付寶高速“無感”支付的頭號敵人是ETC,因為這是要從ETC嘴里搶肉吃。從表面來看,ETC不僅需要去銀行或專業的機構去辦理,還需要充值或者辦理一張專用的信用卡,并要在汽車上安裝電子標簽,。如果日常使用中,ETC電子標簽脫落,還需要去辦理機構重新激活,使用比較繁瑣。與微信和支付寶的“無感”支付相比,ETC的體驗明顯要差一些。
當然了,微信和支付寶的“無感”支付也有一定的不足之處。目前,一個支付寶賬號或一個支付寶賬號,只能綁定一個車牌號。要想更換車牌號碼,必須刪除現有的車牌號碼,并重新綁定新的車牌號碼。
總之,無論是微信,還是支付寶,在高速“無感”支付這場競爭中,并不僅僅是雙方之間的競爭,是與ETC較量的三角戰。盡管在便捷性方面微信(邯鄲微信開發)和支付寶的“無感”支付占據優勢,但最后誰能勝出還是一個未知數,畢竟ETC市場份額目前還是比較大的。